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商银行为什么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85年前,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州于都河集结出发,一路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长征。

    15年前,在农信社发展的危急关头,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上演“绝地反击”,让深陷困局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举摆脱危机、昂首向前,农商银行站在了新的历史舞台上,改革成就有目共睹。

    然而,有目共睹的改革成就,并没有让农商银行得以片刻喘息,艰难适应着“强监管”带来的连锁反应,在经济下行、不良攀升的现实难题中,遭遇互联网金融的强烈冲击和大行下沉的巨大挑战。

    历经坎坷曲折,农商银行近70年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是一次漫漫“长征”。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此时此刻,农商银行更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因为,今天是农商银行全面“战略转移”的危急时刻。

    长征是工农红军的“伟大战略转移”,看似艰难曲折的“弯路”,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长征也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反观农商银行的发展道路,“规模情结”是多年“顽疾”,成为今日之农商银行最大掣肘,“单一客户依赖症”重疾难医、“贷款集中度过高”积重难返。

    要想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新路,“战略转型”时不我待,特别是信贷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乡村振兴机遇须牢牢把握,将服务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户、居民、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产品线上、服务下沉,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阔步迈向零售银行,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银行”。

    此时此刻,农商银行更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因为,今天是农商银行肩负“神圣使命”的光荣时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商银行姓“农”,它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它是中国离大地最近的银行,它是中国离弱势群体最近的金融服务者。它是必然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的金融机构。

    农商银行一出生就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每一步前行都与“使命”紧密相连。无视这份“神圣使命”的必然结果是:战略规划上的方向迷失;经营策略上的盲目跟风;以及最保贵的财富——员工们荣辱感、使命感的消亡殆尽。

    而这些,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对这份“神圣使命”的强烈认同,从未像今天这样意义非凡。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农商银行必须传承“以农为本”的初心,让“红色基因”成为最坚实有力的发展根基。

    此时此刻,农商银行更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因为,今天是农商银行重塑“理想信念”的关键时刻。

    手中有火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路上,几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苦难淬火成钢,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信仰坚如磐石。

    进入新时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商银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肩负改革发展的重任和使命,一旦丧失理想信念,满足现状、畏首畏尾、不敢担当、创新乏力……那些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随时都有可能消亡殆尽。

    改革路上,农商银行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我们要继往开来再出发!”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发出新的进军号令。

    长征,永远在路上。

    今日之中国,从长征中走来;未来之中国,在“新长征”中开创。

    今日之农商银行,守初心、担使命,全面开启普惠金融“新长征”,把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普惠金融“新长征”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再出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