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向利率市场化 与现代化银行模式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邹平座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改革LPR报价机制和银行贷款定价机制。

    LPR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同时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市场由此预期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的方式来降低LPR和贷款利率。公开市场利率(OMIR)与信贷市场利率(LPR)接轨标志中国利率改革与货币政策改革由间接调控走向市场化直接调控,形成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体的现代化银行体系,这对于宏观调控和银行自主定价体系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个改革,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在较长的时间内,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行贷款规模管理和利率双指标,后来逐步放开信贷规模控制实践“窗口指导”。利率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准利率的OMIR与基准官方利率由直接管制走向市场化调节,打通公开市场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二张皮现象”,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有效,更加通畅。

    同时,这次改革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市场化、标准化、公平公开的定价标杆,促进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化定价与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为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与对外开放,铺平了道路。

    LPR改革是信贷市场定价标准的市场化与公平化,对于企业来讲意义重大。

    在一定程度上,使信贷市场公开、公平、透明,改变了原有基准利率不明确状态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昏暗地带”,使得企业可以在不同银行之间,根据不同的定价与风险溢价,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之间将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市场,促进银行业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从机制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直接调节信贷市场利率机制(DLPR)将促进科技金融的大力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参与第四次科技革命,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市场化”的“金融再造”。在公平公开透明的定价体系中,进一步确立“技术为王、服务为王、顾客为王”的现代化银行定位,促进商业银行进行“自我革命”,为中国企业提供一流的信贷服务与金融服务。

    但是,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金融业的核心问题仍然存在于供给侧,原有的计划经济留下的“后遗症”根深蒂固,银行体制机制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于中国信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信用的基础是产权,中国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得中小企业与国企之间“信用不对称”,这是根源性问题。因此,中国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总之,本次利率市场化“并轨”改革,将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信贷市场环境,为建立中国现代化科技化商业银行体系奠定基础,为宏观调控创造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中国金融业创造了更好的国际竞争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