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额小作用大,精准扶贫是它“希望的种子”,全国数亿农民发家致富是它的“阳光雨露”,新农村建设是为它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小额信贷在支持亿万农民的同时,作为一款惠民性、政策性很强的贷款品种,在商业化经营中又处于“弱势地位”,一个好汉三个帮,况且它还处在“弱者”的地位,就更需“朋友”支持。具体说来,它最需要五大“朋友”的帮助。
“父母式朋友”,紧紧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这个“保护伞”。由于小额信贷额度小、服务对象点多面广且非常分散,因而发展小额信贷需要付出较高成本,但农民普遍难以承受较高的利息负担。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小额信贷政策扶持体系。一方面,从减轻农民贷款成本入手,建立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制度;另一方面,建立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给予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费用补贴等,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
“集团式朋友”,团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大家庭。小额信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是同社社员大多是乡里乡亲,对彼此的行为有一定约束力,有利于对小额信贷运行过程进行监管;二是合作社牵头人大多是当地生产经营方面的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合作社驾驭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较高。好的合作社能成为金融机构向农民发放小额信贷的好伙伴、好帮手,抓住一个好的合作社就能有效服务千百个农户。
“向导式朋友”, 紧跟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要使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和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入农村、熟悉农业、了解农民,坚持“三跟原则”——跟着国家产业政策走、跟着市场规律走、跟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特别是当某种农产品价格高企、大家蜂拥而上发展某一产业时,金融机构不宜盲目发放小额信贷;而当农产品价格走低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金融机构应主动发放小额信贷,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因为等产品上市之时往往是价格较好的时候。
“保护伞式朋友”,抓紧保险这个“安全带”。农业是高风险行业,既有自然灾害风险,也有市场风险。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可以帮助农民迅速恢复生产、走出困境,也有助于金融机构避免信贷资金损失。应将小额信贷与涉农保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运用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通过农业保险的介入,为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保障。
“防火墙式朋友”,让廉政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大力开展廉政建设,杜绝关系贷款,一旦发现信贷人员有吃、拿、卡、要等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实现公开办贷、阳光办贷,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