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呈现“三期叠加”状态,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增长政策消化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发展经营也呈现出了“五难”现象,即钱难找、款难放、险难控、人难管、利难挣。同时,面对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特别是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将逐步进入“寒冬”。在这样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首先要解决的不再是追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问题,而是如同当前普遍企业一样,应该瞄准生存的问题——做好合规操作风险管理。
目前,从监管要求以及上级绩效考核导向来看,不良贷款控制与化解是关注重点,因为目前不良贷款已关系到全行业生存问题,属于 “生命工程”。而从当前发生的不良贷款、风险事件或案件来看,绝大多数与操作风险有关联。但从当前发生的风险和案件成因来看,多数是由于不合规因素造成的,十案九违规,不良贷款形成主观因素大于客观因素、内部因素大于外部因素、“人祸”大于“天灾”。因此,合规操作风险管理才是当前基层网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基层网点不合规操作风险基本可归结于内部员工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外部欺诈甚至内外部勾结,具体可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
内部因素看,一是考核机制埋下了操作风险隐患,在行政绩效考核导向下,层层下达任务指标,利用排名、等级等方法,与员工绩效工资、干部晋升相挂钩,重业务、轻管理的思维普遍存在,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导致了员工乱作为或明知故犯,如贷款垒大户、ATM业务量考核、网银开户或交易量的真实性。
二是制度过多、制度“打架”、制度条款中责任不对等,导致一线员工不愿学习制度,更不以制度为准绳。同时,制度“拿来主义”较多,针对性、可操作性并不强,更多的责任落实于一线员工。另外,责任追究,一旦出现不良,必然有人为瑕疵因素,因为没有瑕疵,贷款也就不会出现风险,所以员工对贷款的风险判断,更多来源于自我判断,而不是逐条对照制度条款。因为在员工看来,贷款只要“放得出、收得回”往往就不存在违规行为。
三是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滑坡。在拜金主义社会风气影响下,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人的信条,以赚钱多少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盲目攀比,极易造成人为心理失衡。另外,部分错误理念浸染,容易做出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当前经济条件下,部分员工会以自己岗位作为资源手段,获取个人利益,如参与民间借贷、过桥贷款,与贷款户发生非正常的经济往来等。
四是规避处罚。一方面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有时会采取投机取巧不合规手段;另一方面,当错误行为发生后,往往会采取不合规做法掩盖前面的错误行为,以此逃避处罚,往往会埋下更大的风险隐患,如采取借冒名贷款进行借新还旧,或降低门槛进行资金周转,掩盖资产风险真实性。所以说,当前经营的好坏往往是前期管理水平的体现。
外部因素看,一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期,企业资金紧张,在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情况下,往往会铤而走险,通过虚假手段获取贷款。二是在信息时代,企业对法律条款、银行流程比较熟悉,更容易发现漏洞,钻政策空子,以此来诈骗贷款等。三是科技金融发展要付出的代价,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金融安全问题,如网上支付问题、电信诈骗问题。四是银行不当竞争,为了争取业务,相互降低门槛或提供便利,给个别客户有机可乘,如钢贸贷款、多头贷款。
从上面分析看,当前基层网点要实现平稳有序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合规经营问题,必须要实实在在处理好内部员工管理、外部客户应对、上级要求落实等方面内容,坚决从基层网点实际出发,明确思路,拿出方法,有效落实。
首先,业务发展要均衡。经济有经济规律,金融有金融规律,一切不符合规律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基层网点业务经营发展跳不出当地经济水平。面对经济下行,必须调整业务发展预期,合理设定经营目标,正确对待上级绩效考核,不能图“一时之欢”,盲目求大、求快。要实施精准定位,存贷款业务始终是农商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借鉴社区银行理念,继续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关系营销,推进普惠金融,注重扩户增面,采取捡“芝麻”方式牢牢掌握客户资源。
其次,有效应对不良贷款。从不良贷款成因看,贷款“三查”不可忽视,但在当前经济下行期,过多强调贷款“三查”,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贷款“三查”方式调整,难度较大,不能一朝一夕改变到位;另一方面经济状况发生变化,贷款条件、制度不调整,有效的贷款“三查”也无用武之地。同时,过度强调贷款“三查”,提高贷款门槛,容易引起恐贷、惜贷,甚至造成企业贷款无望,联合起来不还贷。当前形势下,最需要解决的是“两个约束”问题——如何约束客户经理行为,特别是道德风险;如何约束贷款企业主行为,这方面农商银行一直欠缺,因为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老板容易拿着银行贷款做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银行在不能断贷、抽贷的条件下,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贷款企业有限责任变无限责任,将企业老板个人、家庭全部纳入担保,让企业主行为要有后顾之忧,避免“企业不行了,企业老板过得还很好”的尴尬境地。
再次,注重内控体系建设。人的管理,业务的办理,必须以规矩为准绳,避免过多人为因素参与进去。要立规矩,让管理有规则。有制度的必须按制度办,没规定的协商决定,无法协商的实行“家长”制。对于内部控制:一是学习制度、利用制度、解读制度,将制度与基层网点实际结合,梳理出有效的操作流程,对难以执行要主动协调沟通,一方面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二是利用科技手段,能用系统完成的尽量利用系统完成,包括业务办理、绩效考核等。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围绕关键环节,梳理出重要风险点,包括账户、印章管理,突击检查库款、凭证,做好贷款户上门抽查核对。四是做好惩罚教育,要利用系统各种反面案例,时时提、日日念,让员工知晓各种不合规的代价,切实增强合规理念。五是要学法,特别是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要防范法律风险,必须按原则和规章制度办理。
最后,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操作风险的三条防线首先是基层网点自我管理,支行行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要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带好自己的人,切不可信任代替制度,切不可将合规让位于业务。一是支行行长要敢抓敢管,要提高支行行长权威,赋予人事建议权或调整权。在社会风气和当前岗位职责形似神不似的前提下,很多员工权利义务并不相等,支行行长制度之外的管理难以具有约束力,另外,支行行长忌于员工测评、业务办理还有求于员工等等心理,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要加强员工不良嗜好的约束,通过家访、朋友圈的走访,排查员工不良行为,通过员工及亲属账户排查,关注与客户之间的经济往来。三是加强基层网点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会、聚餐、正常娱乐等活动,创造更多时间让员工聚在一起,培养团队感情,让员工注重“面子”,注重其他员工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