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以江苏省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为例
□ 邱荫发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以集体的或协作方式运作的利益共同体,在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联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做大合作社规模,提升合作社综合竞争力。江苏省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玉米生产、加工、经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引领地方特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体现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企业、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成立合作社打造品牌

  如东县是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玉米是双甸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该地区玉米种植有基础、有优势,但农户分散零星种植,规模小、销售难、效益低。为了帮助老区农民脱贫致富,如东县供销合作社与南通雪莲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将老区双甸镇玉米生产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107户老区农民成为专业合作社首批社员,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广大农户种植“富硒糯玉米”,组织一批农户,成立大规模农产品品牌基地,通过严格的“无公害”种植程序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扶贫济困,共同富裕。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无公害优质玉米示范生产基地,已有3200亩青玉米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青玉米生产基地认证。为了延长玉米生产的产业链,放大健康品牌和健康理念,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合作社形成了种植、栽培、管理、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品牌产业生产链,通过深加工提高专业合作社玉米的附加值,增加老区农民收入。

  针对鲜食富硒糯玉米生长期长、成熟采掰加工期短、鲜嫩成熟度要求高等特征,合作社指导种植户一年三熟立体套夹种,形成了10月种日本蒿菜、4月种富硒糯玉米、6月种硒钙大米的“三熟”,“点土成金”,既提高了亩产效益,又满足了均衡上市,合作社指导农民在日本青蒿菜和蚕豆收获后间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了社员收益。依托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富硒珍珠米、纯香米、日本蒿菜等一批会员新产品络绎研发而出,成为乡村农业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做到建一片基地、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使革命老区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既增加了老区贫困百姓的收入,又拉动了老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合作社会员每人带50-80个农户,帮助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引导社员调优农产品种植结构。新建玉米生产基地6个,面积由200亩发展到3200余亩,带动627户农民实行套种轮作,亩产值达5000多元,带动全镇妇女达1500多人,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绿野富硒玉米项目成为双甸老区农民共同的项目。

  推进区域经济培育品牌

  为使专业合作社实现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创一个农产品品牌,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扶持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加强绿色农产品扶贫基地建设,引导和扶持老区农民发展绿色农产品,推广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开发富含硒元素有益健康的绿色农产品。通过推广立体种植新技术,将一年两熟的传统稻麦种植改为一年三熟种植技术含量高的作物,富硒糯玉米当年亩收入3000元,种富硒糯玉米比种普通玉米每亩可增收500多元,比种传统农作物每亩可增收1300元左右。深入挖掘糯玉米的价值,凭富硒品牌和技术身价倍增,普通糯玉米5毛一斤,而无公害糯玉米却每根5元,在南京农产品展销会供不应求。富硒糯玉米种植成功以后,合作社根据糯玉米的不同品种研制出不同颜色的无公害富硒糯玉米,还开发出“咖啡味”、“原味”等不同口感的产品,种植了无公害硒钙玉米、有机甜玉米、有机粘玉米。

  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品牌

  为扶持老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绿色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让老区农民由“种田”到“种钱”,依托专业合作社把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到老区,采取良种良法双推广、农技农资双投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建立绿色农产品扶贫基地。双甸镇中心村纯农户孙习仁是合作社社员,经过冯志芳的科技帮扶,2008年种了3亩地,一年三熟,亩收入近4000元,当年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万元户,2009年扩大到6亩。为让老区农民吃上“定心丸”、种上“放心田”,推广“订单农业”,减少市场风险,专业合作社让利与农,与老区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2004年研制成功以来,鲜食富硒糯玉米全部实行订单种植,与农民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和技术承包合同,使老区农民收入翻了一番多,成为当地农民中长期的致富新项目。      

  为保护社员利益,合作社建立了风险基金,按照合作社章程,风险基金按合作社利润的20%提取,合作社成立以后,二次返利3万多元,全年增加农民收入400多万元。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老区基地农民种植的富硒糯玉米当年就获得了亩产3000元的好收成,为发展高效农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和“小农户、大基地,小群体、大规模”的产业化模式,保证了产品从供种、种植培管到收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提高新技术推广普及率,专业合作社举办“富硒玉米一钵双株”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和“无公害富硒糯玉米”加工技术培训班,并创办庄稼医院,常年开展科技服务,指导老区农民社员科学种田、合理用肥、安全用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托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一条龙服务延长了富硒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为富裕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专业合作社完善流通体系,打通产销渠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千方百计把老区农民的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专业社生产的“智方”富硒糯玉米成为南京市旅游定点销售品种,先后在上海江桥市场、无锡农产品市场、南通虹桥市场、南通万花批发市场、南通辛园市场、南通“大润发”、苏果超市等“大市场”、“大超市”开设玉米等农产品销售窗口,打造品牌产品,富硒糯玉米成为超市畅销食品,专业合作社带动了老区1000多农户,年产值5000多万元,依靠科学技术,培育农产品品牌,引领老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品牌,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科学种田、科技扶贫,实现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加品牌,带动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和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产业带,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优化了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区域品牌知名度,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集约化水平,产生了农产品品牌聚集效应,推动了老区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富硒玉米已成为如东特色农产品品牌,双甸已形成玉米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集散地。

  实践证明,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引领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