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品牌培育过程就是合作社硬件加软件的有机融合的过程。合作社在品牌培育中不仅要正确处理好合作社与社员、消费者、竞争者、 产品价格、 社会公众等各方关系,对品牌培育进行文化的诊断、规划、导入、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机构、经营方式、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软基础,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硬件方面的建设,从而为合作社的品牌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一要实施品牌化经营。按照“ 一社一牌” 的思路制定合作社的品牌发展规划,科学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明确成员使用商标的职责。统一合作社产品的包装和标志,树立品牌,使合作社的品牌成为合作社产品、服务的“集成体”。运用营销策略宣传合作社的品牌,提升合作社与其生产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做好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等相关认证和专利申请,支持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创出品牌产品,放大品牌效应,提高品牌效益。
二要营造品牌培育的良好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进一步营造合作社品牌培育的文化氛围。一是搭建品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充分利用媒体广告、互联网等方式集中宣传、推介合作社品牌,重点介绍合作社的品牌经营战略、品牌产品、品牌政策、品牌信息等,为合作社品牌培育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搭建品牌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合作社品牌培育的专题报告、知识讲座、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合作社品牌培育构建品牌交流平台。三是搭建品牌宣传平台。认真总结各地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合作社品牌培育的成功典型的案例,不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品牌意识。同时,根据农产品消费特点,加强对潜在顾客宣传,培育新的消费点,从而为推动合作社的品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合作社品牌的管理和维护。一是完善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合作社的商标使用制度,制定品牌管理章程,进一步规范成员对品牌的使用,从而确保合作社的品牌质量。二是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指导并监督合作社商标的印制和使用工作,保证合作社商标的含金量。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合作社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商标的侵权违法行为。同时做好具有传统优势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保护工作。
四要建立品牌培育的人才队伍。相关部门要组织制定品牌培育的人才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合作社品牌培育培训班,对合作社全体社员进行相关的品牌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