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供销合作社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供销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供销合作社蕴育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供销合作社组织生产、方便生活、支援前线,铸就了献身革命、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南区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供销合作社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己任,创造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心系群众、诚实守信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是供销合作社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供销合作社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推动事业的振兴,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要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丰富供销合作社文化内涵,繁荣供销合作社文化,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文化建设是供销合作社全面履行为农服务宗旨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消费转型升级,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供销合作社要顺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经济服务的基础上,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服务,为农民社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与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紧迫需要。当前,一些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文化服务功能较为薄弱,合作社的价值理念尚未得到广泛弘扬,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和认知度不够高,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文化发展和作用发挥,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来加以解决。
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途径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切实推进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建设。社有企业要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强化为农服务宗旨,突出供销合作社行业特征,推进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社文化,坚持合作社原则,宣传、弘扬合作社理念,培养农民社员的合作意识、互助意识、民主意识,促进农村民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推进经济服务与文化服务相结合,经营性文化服务与公益性文化服务相结合,提供文娱、信息、科技等综合文化服务。行业协会要打造有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推行规范标准,提供诚信优质服务,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事业单位要构建富于创新的院所文化,推进文化和科技结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加强文化理论研究,成为系统文化创新的主阵地。联合社机关要塑造热诚服务、引领行业的机关文化,深入开展以“坚持主题主线、竭诚服务三农、建设社员之家”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为成员社服务、为所属单位服务、为基层和农民社员服务的意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引领系统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供销合作社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公益性质,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鼓励有条件的社有企业积极介入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建设,加大系统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不断拓展文化产业领域,继续办好报纸、刊物、网站和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制作、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系统内物流、房产物业、酒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加强供销合作社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实施一批传统文物、旧址的保护工程,新建和维护供销合作社文化展览馆、纪念馆等设施,打造延安、瑞金、林州、平湖等供销合作社文化教育基地。加强对历史资料的普查和保护,收集整理文件、视频、图片等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建立文化资料库、图书室等。办好《中国供销合作社年鉴》,发挥其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南区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不断丰富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精神。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内容。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系统文明水平。努力繁荣供销合作社文化创作,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干部职工和农民社员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组织创作、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之歌,振奋人心,扩大影响。开展书法、摄影、绘画、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陶冶干部职工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搭建文化服务平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利用供销合作社遍布乡村的网点、设施优势,在为农民提供农资、日用消费品销售和农产品、再生资源收购等经济服务的同时,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积极提供文化服务。参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同相关地区、部门的协作,联合建设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为党员远程教育、电影放映、文娱演出等提供场所,为文化下乡进村提供载体和渠道。积极参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活动,为农民社员提供内容健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和影响。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各种媒体,逐步构建起统筹协调、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宣传格局。要进一步扩大《中华合作时报》的覆盖面,不仅要覆盖系统,也要给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赠阅、订阅。进一步做好网络宣传,办好总社、省级社网站,充实优化宣传信息,把网络宣传覆盖到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通达社情民意。进一步争取主流媒体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宣传,扩大供销合作社的影响。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服务城乡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感人精神,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
加强教育培训,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把文化建设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和系统各级培训学校教学体系,在系统职业院校开设合作社文化教育课程。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和农民社员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科技和思想素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