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助力器。在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呈现工业化格局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舞台上的一大“主角”。然而如何扶持中小企业这支有生力量的壮大,乃是值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植根于同一区域内的农村合作金融与中小企业怎样携手合作实现双赢作一浅述。
天缘:牵手正合时宜
近年来,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金融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推动。而中小企业随着宏观政策的推动亦迅猛发展,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集群产业类型伸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其点多、面广的优势,渐成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的主体。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立足地域、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正步入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期。此时此刻,与中小企业友好合作成为现实。如此牵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小企业这支中国经济中最有朝气的有生力量与农村合作金融珠联璧合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和谐:修补各自缺陷
由于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约束,中小企业自身母体的“健康”状况各异,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需求都存在心叹有余的感觉。
就合作金融而言,基本的经营原则有两条:一是保证经营安全;二是实现最佳收益。现在合作金融机构普遍感到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难:之一,高端客户“吃不进”。因为单户贷款受比例控制,即使是完全符合经营原则的中小企业,合作金融可能也是爱莫能助;之二,资信评估缺人才。中小企业行业分散对企业的经营分析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现阶段合作金融营销队伍中根本谈不上专业人才;之三,风险收益不对称。合作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建立了包放包收责任制,却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之四,利率浮动幅度大。一般为基准利率的1.1到2.3倍,高利率容易丧失竞争力。
就中小企业而言,完全具备合作金融准入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在合作平台上,因自身缺陷也会面临融资难的窘境:之一,贷款抵押或担保,难以让金融机构满意,尤其是房屋、土地资产权属清楚,但不具备“两证”;之二,办理抵押手续的部门收费过高,他项权证期限短,续办证又重新收费,无疑又加大了贷款成本;之三,扩张过度,强占流动资金,重复建设投资较多;之四、少数小企业会计报表失真,法人结构不健全,重大信息不公开,直接影响着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评价。
共赢:谋求同步发展
金融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农村合作金融与中小企业各自强劲的发展态势必须在自身优势不断彰显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实现同步共振、实现双赢。现阶段,农村合作金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必须着眼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调整:
第一,制定信贷资产结构规划。确定合理的贷款比例,对为农服务范围不大的营业机构(特别是在城镇)配足人员专门开设服务中小企业的窗口,同时不断扩大贷款的行业覆盖面,分散信贷风险;
第二,培养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高素质客户经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信贷营销机制,深入企业既传递信贷政策、金融服务信息,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可以帮助企业科学理财,从而保证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需求互助,困难互帮;
第三,建立灵活的目标客户风险定价机制。通过细分客户,对优质资产、资金流量大的低风险行业客户,保证其融资需求,并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减少企业利息支出;对经营规模一般,客户群和财务状况稳定,但市场竞争较多、利润空间较小的行业客户,可满足其短期的适量的融资需求;
第四,不断创新信贷产品。要针对小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使用计划性弱和融资成本受到约束的特点,参照农户“小额贷款证”的办法,按照“统一授信、定时年检、循环使用、便捷高效”的原则,实现资金宽余随有随还,资金不足及时立贷的功能,既灵活调度资金,又降低融资成本。
第五,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手续,增强对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一是积极推广授信额度方式,额度内简化审批程序,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推行优良信用企业授信绿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务;二次以上授信企业资料和审批程序简略制等。二是建立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信贷风险约束与增效的双重目的。三是灵活处置信用贷款与抵押设置的顺序问题,对技术改造项目潜力大而资金不足购买设备或更新厂房的小企业,可以采取“先信用后抵押”的形式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