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农村合作金融开始走商业化路子,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农商行诞生了。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53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开业,10家批准筹建。其中28家已经达到银监会二级监管评级。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省级农商行和一些地市级农商行规模不断壮大,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已经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评级远远高于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打破区域樊篱,到域外设立分支机构,逐步走向全国。相继开办国际业务、承兑汇票、投行、理财等业务产品,开办了网上银行,已有了现代金融企业的雏形。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精品银行发展之路,做响做亮品牌形象。
农商行是改革的方向
农村信用社走过了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探索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直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才定格在股份制的产权形式上,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找到一条成功发展之路。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现阶段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股份制改造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合作金融的现实问题。只有实行股份制改造,适度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东相对集中,且监督力度逐渐增强,经营管理才能逐步走上规范运营轨道。
国家支持给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今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坚决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以县级法人机构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未来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方向。
品牌形象尚未树立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先进代表,率先进入商业银行的行列,但按照建立现代金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由县级联社改制而成,成立时间短,服务区域严格限定在本行政区域,服务对象和领域不够宽泛,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以县为单位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规模普遍较小,加之受行政性支农的政策限制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多是弱势群体,经营成本高、风险大。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没有自己的网络系统,独立开发科技网络在人力和财力上都难以实现,业务经营和新产品研发受到制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农商行员工绝大部分是原农村信用社员工,连续多年没有补充新鲜血液,员工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素质偏低;高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不强。
农村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的监管体系与标准,如果对其完全按照大型商业银行标准和模式进行监管,将会限制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品牌战略的实现路径
虽然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历史已经赋予了农商行新的职责,要抓住历史机遇期加快发展,做响做亮农商行品牌。
首先应引导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跻身农村商业银行行列。应保持市场准入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符合组建农村农村商业银行的合作金融机构加快改制步伐。
其次应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上市融资。有了充足的资金实力,一方面可以强带弱,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区域内规模较大、品牌响亮、影响力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应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发行企业次级债,缓解不断增资扩股的压力。
第三,要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到域外发展。既能有效壮大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又能为地方金融引入竞争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第四,要积极搭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农建议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定期联谊会制度,相互借鉴,共同促进。
最后,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专业化的精品银行发展之路。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要牢固树立立足县域,做农民的银行,做中小企业银行,做地方银行的经营理念。要打造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加速发展,靠优质的服务,提升形象,切实做响做亮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