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文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这是发改委连续第三天在官方网站发文就如何贯彻“国16条”做出的论述。(11月25日《新京报》)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苹果、糖等农产品价格普涨,就农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表演”,政府职能部门也是“莫衷一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有一定保质期限,附加值又不高,不具备投资品特性”;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巡视员隋鹏飞认为,“我们有完备的市场调控体系和监管能力,对游资炒作的担心是多余的”。但从10月份CPI创下25个月新高和大蒜、绿豆、蔗糖、辣椒等农产品相继“发疯”来看,游资炒作客观上应当是存在的。如果游资“赚足”后迅速撤走,农产品的价格必然跌入低谷,就像普洱茶被大肆炒作之后,游资迅速撤走,留下大量苦不堪言的农户。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警惕。
“豆你玩”一度是农产品价格飙升的代名词之一,然而“豆你玩”还不是最夸张的,现在“是吃的都涨价”,还“一天一个价”。笔者偶听某君坦言:“每天看到新价钱脖子都冒凉气”。与9月份相比,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国家发改委监测的31个产品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9元,比去年同期上涨62.4%,比今年年初上涨11.3%。按照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一种产品短缺会适度带动同类其他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所有的农副产品都涨价那就没道理了,纵然涨也不应该涨这么高。换句话说,只有游资囤积居奇、故意哄抬,才会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因此,能否根治农产品疯涨,正在考验着政府的调控能力。如果农产品剧烈波动的局面无法得到改善,那么剧烈的涨价既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也将给老百姓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但是,面对农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仅归咎于游资炒作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公众有理由表达疑惑:区区数亿元或者十几亿元的游资何以屡屡创造“疯涨路线图”?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曾言,“调控菜价需要政府担任主力”。笔者以为,短时间内价格上涨这么多,游资固然在推波助澜,但流通环节的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也不容忽视。譬如,柴油断供、油价上涨造成的运费上涨最终必然体现在物价上。既然发改委认识到游资炒作是农产品、成品油涨价的直接推手,就应当从多个层面遏制当前的农产品涨价潮。比如在生产领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和打击各种有失公平的承包协议或者是合作协议,维护农民的种植权益;在加工领域,适当降低事关民生物资行业的税收和政府收费,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流通领域,切实打击各类囤积居奇的炒作行为,并对不合理的物价波动及时出台抑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