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以“三农”为服务对象,这一特殊性质导致在信用风险防控上与商业银行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征信系统虽然已经正式运行,但录入征信系统的企业和自然人绝大部分是大中城市的信息,农村市场的征信信息微乎其微,特别是农村市场的自然人征信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从国家工作人员到普通自然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失信现象,借款人贷款后往往以务工、经商等理由外出,加大贷款管理成本,有的甚至下落不明,贷款形成风险,信用贷款不再“信用”。
法制不健全致使信用风险加剧。首先是立法层面: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贷款逾期超过2年,银行将不再享有依法诉讼的权利。这项规定已成为借款人“合理逃废债务的杀手锏”,借款人经营不善无法偿还贷款后就“人间蒸发”,有的借款人借款后就以务工、经商等为由故意躲避,恶意逃废债务。其次是执法层面:目前银行普遍是“赢了官司赔了钱”,针对逾期贷款,通过诉讼,银行基本上都会胜诉,但执行却是举步维艰,起诉阶段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等相关费用,申请执行要缴纳执行费,费用交齐了,却因种种原因执行不到借款人资产,“赢了官司不赢钱”现象普遍存在。
充分发挥征信系统作用。征信系统不仅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不断引导企业和个人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提高信用意识,不断推进以“珍爱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用文化建设。
努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当前,县域经济普遍存在诚信度差的现象,恶意逃废债务行为时有发生。改善信用环境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打造一个诚信政府,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以信用村镇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信用环境建设,有效改善地域信用环境,为地方经济和企业自身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不断推进征信系统建设。截至2010年6月底,征信系统已收集1632万户企业和7亿多自然人信息,但信息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和大中企业,由于农信社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大部分农村市场企业和自然人信息没有收录。因此应不断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增加企业(包括企业法人及股东)及自然人(包括家庭主要成员)的纳税、电信欠费、违法违纪、处罚等相关公共信息,使信用报告成为全面反映企业和自然人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及遵纪守法状况的“经济身份证”,打造一个诚信社会,让失信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