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茶油“下架” 失职官员“下课”
近日,国内有媒体报道,湖南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昨日,武汉麦德龙卖场内的金浩茶油已全部下架。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3月,金浩公司的金浩茶油即被查出致癌物“苯并芘” 含量高达60微克/千克,而按照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食用油苯并芘含量的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金浩茶油系严重超标。之后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对相关产品进行秘密召回。但这一情况至今未对公众公开,也没有公布被召回的品牌及其产品型号。
“苯并芘”是一种常见高活性间接致癌物,有关质监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紧急叫停企业的相关生产,让致癌物质超标6倍的金浩茶油立即“下架”,这既是质监部门的份内职责,也是对人民知情权、健康权的尊重。然而,当地质监部门却说“抽检只对企业送检的来样负责,不可能对每一个批次都检测” ,“粮油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公开问题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笔者以为,不合格金浩茶油“下架”的姗姗来迟,主要缘于质监部门难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即不敢承认其不作为和疏于监管的失责。
从生产到销售,不合格金浩茶油是如何过关斩将,被顺利搬上“货架”的,此间的内幕必须深究。缺乏事前的有效监管和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长期瞒报将让公众对质监部门的公信力和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丧失殆尽。问题食品要“下架”,失职官员当“下课”。
(河南漯河读者 张玉胜)
“长江毒鱼”回应要严谨而非速度
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问题。国内研究机构专家马上回应称: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野生鱼体内所含的“环境激素”量非常少,市民没必要恐慌;并说报告声称对人体毒害巨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这样模式化的用语和回应速度,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在详尽认真地调查研究之后,得出客观结论,而更像是仓促之间的敷衍和应付。
人们会疑问,纵使现在观察到的一两条鱼体内是微量的,那如何能说明所有鱼体内都是微量的?而对于生活在长江边的人来说,他们一年要吃多少鱼,专家如何能保证,他们吃的每条鱼体内的毒害物质都未超标?而即使每条鱼体内毒害物质都没超标,那一年内所吃这些物质的总和,会不会超标?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的是长期跟踪调查,绝非是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一出,专家马上就能给予否认的。
而专家这番回应更大的危害在于,它还会误导相关地方政府在长江环境治理上的决策——既然专家说对人体无害,那就用不着去管。要知道,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就是不出事不治理,现在既然没出事,那可以想见,长江的污染问题就不会引起他们应有的重视。
(湖北武汉读者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