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三年以来,总体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合作经济领域的专家,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顾问缪建平坦言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待各地方、各部门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缪建平表示,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构筑起扶持框架体系,但还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各区县发展有差距的问题。这就需要各地方从解决自身问题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三年以来,北京、河北、浙江等省市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对解决当地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可谓一场及时雨。
比如资金困境、贷款难是农民呼声最高的问题。缪建平介绍,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方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北京银行于2009年7月30日启动“5+5行动计划”惠农工程,为京郊农户办理50万张“京卡富民卡”,发放50亿元支农小额贷款,其中一部分直接用于合作社。保险政策也是资金扶持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下,有些地方采取政府部门出资70%,农民自己出30%的办法上农业保险,平谷区的联众通达合作社就从盈利中拿出10%用于为社员提供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