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之声


  心声1 苦练“内功”自己寻找幸福

  受访者:北京市榆垡惠农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骥明

  合作社已经成立3年多了,越做越觉得不好运作。这几年,合作社真的如雨后春笋,但是长成竹子的却没有几个。现在的合作社没有什么优势,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合作社很多的扶持,但是不论是税收还是贷款都没有落到实处,对合作社来说这些政策没有实际意义。外部环境对合作社的发展也很不利,合作社大部分都是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但是现在的农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并且市场上已经有了运作比较完善的各种农产品公司,不管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合作社都比不过这些公司。因此,合作社想要与这些公司在农产品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可谓难上加难。

  刚接触合作社时对合作社抱有很大的期望,现在有些许失望。不过心态也已经比较平和,不再期望能从政策上真正得到什么好处,还是自己练好“内功”,自己寻找幸福。但是,既然国家想要发展合作社,就要拿出诚意。希望政府能够在市场准入上给合作社多扶持。比如,在同样产品和同等价格的前提下,让超市或经销商优先选择合作社的产品,然后国家给予这些超市或者经销商一定的奖励。

高瑞霞)

  心声2 “扶上马”再“送一程”

  受访者:安徽省天意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杨昭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但是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贷款比较难。各级银行都不贷款给合作社,只能是社员以个人名义贷款,这样一来,合作社的壮大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合作社的发展都是摸索着前进,没有样板可参考。合作社遇到的土地问题没有政府出面来协调,合作社也不知道如何去办理税收减免的手续。比如,合作社在办理执照时,工商登记成功了,被告知还需要办理机构代码证,但是等合作社去办理时,才知道已经过了办理期限,需要缴纳1000元罚款。1000元虽然数目不大,但是如果有政府人员给我们培训,告知我们建立合作社的程序,也许我们就不需要支付这1000元了。另外,现在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是“撒胡椒面”的模式,对每个合作社一视同仁,但是收效甚微。

  国家应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有选择地去扶持,加快建立示范社的步伐,给其他合作社建立一个样板。比如,每年示范合作社可以申请国家的农业项目,政府给予一定的发展资金。但是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支持只有一年时间,农业项目至少要两三年才能见到效益。国家在第二年就不再支持合作社,而且银行还不给予合作社贷款,让合作社刚搭出来个架子,就干不下去了。希望国家能够改变扶持的方式,把合作社“扶上马”,然后再“送一程”。

(高瑞霞)

  心声3 平衡质和量、辨清真与假

  受访者:北京联众通达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3周年来,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组织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意义重大。但是在合作社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难和困惑。首先从数量上看,现在成立的合作社很多,但数量上去了质量未必过关。我们注意到不少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过多地把每年当地成立多少家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政绩来看待,而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合作社发展质量的问题。合作社如果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那它发展后劲和潜力肯定不足,因此现在合作社的质和量关系已经成了迫切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第二问题是,合作社的真和假。我们合作社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发展资金时,对方经常问我们你们是不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大不大,如果达不到比较高的标准就申请不到相关经费。合作社本身发展没几年,大多实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现在就要求合作社如何强和大,就显得不符合合作社实际情况。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一些公司打着合作社的旗号去申请经费,经过多年发展的企业由于实力强,在产业化领域具有优势,因此它们相比合作社容易拿到经费。这就出现一个矛盾,真正需要发展的合作社拿不到经费,而本质是企业的假合作社却轻松拿到经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甄别真假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为真合作社“雪中送炭”,而不是为假合作社“锦上添花”。

(王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