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靠发展自身才会真正有出路
——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任大鹏
陆璐

  作为曾经参与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工作,并且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学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任大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三周年之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任大鹏认为,合作社要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合作社自身发展。

  任大鹏说:“现在让不少合作社最头疼的就是怎样才能做大做强,理事长们常常抱怨资金不足、扶持政策力度还不够大、社员行为难以规范、与企业合作处于‘被剥削’状态等等,虽然这些外部环境确实会给合作社发展形成一定障碍,但真正要做大做强的困难并不在制度、机制本身,而是在市场,在于合作社能不能真正把握市场,能不能在竞争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实,这些年在实际过程中还是能看到不少由公司、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社都搞得不错,任大鹏分析认为,原因是这些领办者能够为合作社提供很多正确把握市场的信息,找准自己的位置。除了资金注入外,他们更多的是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好的品牌效益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特别是供销合作社能够从农业生产资料一直到农产品销售都提供畅通的流通渠道,并且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因地制宜地给予合作社信息指导。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对市场把握的能力是很多合作社所不具备的,他们真正缺少的是真正懂市场的人。

  任大鹏强调,人在合作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社种什么、种多少、市场需求量怎样、消费者有怎样喜好,都要人去判断。那么一旦判断错误就会出现农产品大面积囤积、滞销,这时候即便是政府出手强制解决,那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治本。如何让合作社的“人”提高对市场的认知、把握和判断呢?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村官下基层,领办合作社,他们一定程度上为合作社输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能够带动一批农民,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但同时,大学生进合作社还是少数,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培训、宣传、引导农民自身提高素质,指导他们不要养成“等、要、靠”的思想,培养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任大鹏教授认为一段时间后,合作社的发展会趋于平稳状态,那些真正以农民需求、市场需求为根本的合作社才会得到发展,而挂牌合作社,一味等着政策、资金扶持而不靠发展“内生性”的合作社一定会在市场中被淘汰。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