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怎样评价茶产业在汉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郑宗林: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的汉中,是我国古老的茶区。茶产业是汉中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产业既是区域性的传统产业和茶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汉中市南郑县茶园考察,鼓舞了全市人民做大做强茶产业的信心和干劲。近年来,汉中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汉中产茶县有8个,产茶乡镇112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7.9%,全市茶园面积60万亩,总产量1.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近20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认证。全市种茶农户1.3万,茶叶专业贸易市场11个,茶产业带动吸纳就业人员80多万。经过新一轮的大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引领汉中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旗帜产业和朝阳产业。
记者:汉中市政府是怎样推动茶产业发展的?
郑宗林:我市在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时,将茶产业确定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04年,市政府作出了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的决定,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7年,市政府制定了《汉中市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关于加快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茶产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09年,汉中市县两级财政为茶产业提供了4000多万的扶持资金。
记者:汉中推出了区域品牌“汉中仙毫”,这一举措的意义在哪里?
郑宗林:很多产茶地区都进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的尝试,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无疾而终。我们对全市茶叶品牌进行了有效整合,将全市20多个名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极大地提高了汉中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茶叶品牌整合,寻求出了茶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茶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产业发展,推进了标准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了绿色产业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记者:在茶产业发展中,汉中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郑宗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先后开发出秦巴雾毫、汉水银梭等20多个名茶,这些名茶多次在国内外名茶评比中荣获大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品牌无序竞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2005年,汉中市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将原有的“午子仙毫”等20多个品牌整合到“汉中仙毫”1个品牌。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汉中仙毫质量技术标准,并对汉中仙毫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12月,“汉中仙毫”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近年来,“汉中仙毫”夺得多项金奖,进入中国名茶序列已实至名归。
记者:汉中政府对茶产业的近期规划是什么?
郑宗林:2008年,汉中市提出“加快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夯实基础、扩大规模、提升内质、打造品牌等环节入手,加大投入,计划到2012年,建设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实现茶叶总产量6万吨,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建成10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500亿元。届时,茶产业将成为汉中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市支柱产业。同时,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讨,具贸易、休闲、旅游、娱乐、会议于一体的“汉中茶城”,进一步搞活茶叶流通,提高汉中茶叶知名度,努力将“汉中仙毫”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茶叶的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的和谐发展。
(王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