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把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作为实现陕南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展茶业经济,打造名茶品牌,提升陕茶竞争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李三原。
记者:请您谈谈陕西省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李三原:我们陕西省陕南三市茶区位于我国南水北调水源重点保护区,特别是大部分茶区位于富硒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有足够的空间。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地、各部门根据规划任务要求,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狠抓落实,使我省茶园面积年均增长13%,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高于同期全国5个百分点。
2009年底,全省茶园面积121.6万亩,总产量2.1万吨,平均亩产29.1公斤。实现茶叶总产值21.2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占三市农业总产值的7%。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1201.4元,比上年增加213.9元,占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8%。
记者:请问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最近几年在茶叶发展方面做了哪些重要的涉茶贡献?
李三原:我们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近年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家底。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我省茶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全面落实茶产业发展规划任务,组织人力深入陕南茶区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家底。2009年底,全省茶园面积121.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71.5万亩,无性系茶园9.4万亩,有性系茶园112.2万亩。总产量2.1万吨,平均亩产29.1公斤。实现茶叶总产值21.2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占三市农业总产值的7%。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1201.4元,比上年增加213.9元,占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8%。发展培育茶叶龙头企业10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3个,带动农民6.7万户、21万人,帮助农民实现增收4.2亿元。
二是明确重点,积极实施。根据茶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将良种繁育、茶园建设作为前期的工作重点。一方面积极选育、引进适合我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扩大苗木资源量。2009年发展茶树母本园150亩,良种繁育园300亩,为无性系茶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无性系茶园建设力度,2009年新建茶园5万亩,低改茶园7.3万亩,培育标准化丰产茶园5.5万亩,发展无性系茶园2.3万亩、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9万亩、有机认证茶园0.6万亩。
三是加大茶产业资金投入。茶产业的发展前期投资大,收益低,政府的资金扶持尤为关键。为此,2010年省级财政茶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茶区市县政府相应出台扶持政策,给予了一定资金扶持。对我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引导、支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弘扬陕茶文化,提高陕茶影响力。围绕茶产业发展中心工作,我们先后举办了陕西茶王争霸赛、陕西茶叶博览会,并组织茶叶企业参加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了中华茶祖文化学术交流会,对进一步弘扬陕茶文化和历史,打造陕茶精品、提高陕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您怎样看待未来几年陕茶的发展和供销社稍后几年的发展目标?
李三原:未来几年我们陕西茶叶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塑“泾阳茯茶”、“中华第一贡茶”两大传统品牌,弘扬汉唐皇家佛道茶文化,提升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发展的目标是,到2012年,改造低产茶园50万亩,培育丰产茶园46万亩,新建茶园54万亩,使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有机茶园10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茶园100万亩。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24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1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超过40亿元。
记者:您对这次茶事功勋评选有什么看法?
李三原:这次由中华合作时报发起的“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评选活动,在我们陕西省茶叶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推荐评选新中国茶事功勋,表彰辛勤耕耘在一线的模范种植、加工和营销茶叶的企业家及茶人,是对新中国60年茶叶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我国茶叶事业经过六十年来茶人的努力拼搏,新中国的茶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此次评选的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都是全国茶叶行业的佼佼者、领头军。这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值得各行各业学习,同时他们的先进事迹将对新中国茶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茶事业大发展、茶品牌大提升作出积极的贡献。
(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