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旧立新 探寻信息化建设之路

吕伟平 范荣杰

  近年来,各大农村金融机构在电子化网络、自助化服务设施的发展,给农信社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科技发展、信息膨胀的新时局,农信社应当冲破桎梏,及早探索信息化发展的可行路径。

  四大“路障”当道

  与商业银行相比,由于观念、人才和软件开发上的差距,农信社当前的IT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缺少科学发展规划。面对商业银行借助电子化支付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新业务品种的竞争实力,农村信用社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各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但这种认识仅仅是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定位为一种服务手段的提升,而未认识到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将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变革。

  计算机应用层次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思想认识与业务规划的缺陷,目前,农村信用社投入的各类电子网络软、硬件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仅局限在常规结算等低层次应用上,相当多的硬件和软件功能未被开发,形成了资源浪费。

  电子化建设推动主体错位,缺乏综合协调机制。目前,科技部门在农信社的IT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从各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来看,真正推动IT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是业务、市场和内部管理的实际需求。由于农村信用社缺少业务、内审、风险管理等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科技部门难以完整地提出并规划切合实际的市场、业务和内部管理的电子化需求和建设方案。

  人才资源匮乏,科技建设力量薄弱。目前来看,农村信用社IT人才人才的短缺已严重滞缓了其IT建设和应用的步伐。

  四大方略觅新路

  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既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理念、金融服务水平的竞争,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此,农村信用社当前应积极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强化人才培育和软件开发,提升科技发展的水平,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IT建设的导向。农信社的领导者应不断学习,及时进行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从根本上推动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同时,要建立IT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确立以市场、业务为导向的电子化建设和应用,形成以业务和市场部门需求为主导,科技部门为支持的电子化建设和应用局面。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多层次开展培训。推行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有“科技兴社、人才先行”的理念,还需要既懂金融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应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调整人才结构,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明确IT系统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发展步伐。应当依托省级联社的核心业务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根据区域金融服务发展的趋势和实际需求,开办网银业务等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要提高数据加工处理水平,加强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建设;应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办公效率;应以各级联社为单位建立互联网门户网站,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内外信息共享;应加快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实施访问控制。

  此外,还应实施跨省跨系统联合战略,构建农村信用社自己的IT网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