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 陈耀中:
两岸农业合作亦需综合服务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在农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方兴未艾,特别是福建、海南、广东地区,势头很好。就福建来说,这里气候和台湾基本一样,台湾农业的种养殖都可以到福建来。我认为,加强闽台两地的农业合作,需要国家和有关方面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在一些台湾农民兴办的农业园区,政府要加强农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还有,对台湾在大陆生产的农产品的认定和检疫、检测工作等方面为台湾同胞提供便利的综合服务。
除了在一些农业园区的合作之外,我们应该用更宽的眼光来看待两岸合作,借土地流转的机会,使得两岸农业方面的优势可以互补,扩大农业合作的范围。建议政府利用土地流转的政策,使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统一安排公共服务,使闽台的农业合作一方面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同时使台湾农民在大陆的发展有更好的条件,这样的综合化服务,才能使得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去,比如日本和韩国,才能符合他们对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的要求。
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合作,对大陆农户转变身份成为农业工人也很有利,国家应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这对两岸的农民都是一个福音。
(贾丽君)
全国人大代表 谢华安:
综合服务需要有一个综合产业链
农村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现在有七八亿的农民,除了一般的日用品消费外,还有家电等大件产品的消费,剩下的很大一部分消费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消费。农村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不仅为农民提供日用品、农资产品、家电等产品外,还要为他们提供政府的相关政策信息、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农机具等产品的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农村的流通应该有一个产业的主导,比如原来在农村中有供销合作社,从生产用品到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是通过供销合作社这个渠道来经营,由于采取了统一的采购,所以从源头上有利于杜绝伪劣产品。
现在在农村,农民在购买产品方面主要是希望有质量可靠的产品,他们最害怕的是假货,尤其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方面,由于这些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一年的收益,就成了农民最关心的产品,而且也是农村市场板块中最大的一块。
同时在价格方面,农民也希望能够做到质优价廉,比如国家提倡的家电下乡政策,由于对农民购买这些家电产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贴,让原来买不起家电的农民可以买得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所以在其他的产品上,希望能够在保证价格的基础上尽量将产品的价格降下来,从而让农民能够消费得起。
但是要真正做到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就需要从政府到农业技术部门、农业机械部门、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等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链,而且要在这个产业链中让大家都受益,从而能够保证这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刘学胜)
全国人大代表 余的娜:
加大综合服务建设 提高农村食品安全
目前在很多农村,由于流通体系的不规范,尤其是一些小商小贩比较多,有很多人唯利是图,从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进一些质量比较差的产品,尤其在销售过程中将一些过期或者不合格的产品在农村销售,获取暴利,但是给农村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所以,有必要从源头对农村的流通进行统一的组织,并且规范流通主体,形成一个有效监管的流通网络,确保农村食品的安全。
农村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这个消费群体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对质量的辨别能力不是很高,现在农村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天堂。在农村小商小贩的销售点,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没有合格证,甚至已经过期的产品依然在销售,但是由于农民的消费能力比较有限,只要是价格比较低的产品,农民就愿意去购买,而不怎么关注产品的相关证明。有的时候的结果是,农民花了不少钱,却买到了一堆过期食品,尤其在一些儿童食品方面,假冒伪劣的食品,给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的推进,对于农民开办超市有相应的支持政策,所以小型的超市在农村开始流行。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这些超市的规模相对还比较有限,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优势,所以在价格方面并不比小商小贩们有优势,虽然质量要好一些,还是比较难得到农民的认可的,要想将农民都吸引到超市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要想让农村的超市真正能够担当起农村流通的作用,需要有区域性的龙头流通企业和当地的小超市直接对接起来,统一进行产品的采购,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而且要把成本真正控制好,这是解决农村流通安全的关键。
在对流通网络进行综合性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流通网络的监管,对参与农村流通的相关人员进行商业道德的教育,确保超市所提供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认证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农村的食品安全。
(刘学胜)
全国人大代表 毕红珍:
以综合服务实现对农村消费的长期拉动
近几年我国政府推出家电下乡的政策刺激农村消费,但这样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农民买了电器之后总是要用几年的,消费的刺激缺乏后续性。而如果政府能够通过扶持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而扶持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特色种植或者特色产业,就可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农村的消费也会实现持续发展。
对于农民来说,最持久的需求在日用品和农资产品的需求上,但是农村物流不畅限制了农民的消费能力。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农民购买日用品的不便利,所以才自己开了一个商店,然而进货又非常困难,每一次进货都要花上一天往返市区。而如果在农村村庄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一个大的超市和大的农贸市场,让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那样随时可以买到自己所需的东西,消费量自然就会提高上去。在综合服务市场的建设上,既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建设,也可以由私营企业建设,还可以由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建设,不仅刺激了农民的需求,还可以让农民在这些市场实现就近就业,有利于农村人才的稳定,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在综合服务市场建设之后,农民就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再结合城里人有回归大自然的需求,进行农家乐和山庄等方面的建设,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消费,有利于搞活农村经济。
但是,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支持,比如对农民进行技术和信息获得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农民也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让农民形成合力,从而能够应对市场需求。
(刘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