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后,2017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遵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先做好示范”的指示精神,五原县率先启动实施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
通过大破大立实施农田配套,实施激光平地4.5万亩,达到工程量95%;排沟清淤整治38条,合计46.14公里;实施农防林1200亩,栽植各类苗木12万株,早酥梨经济林500亩,庭院经济林260亩;实施滴灌2000亩,铺设输水管道45.7公里;硬化项目区主干道路20公里,现在已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林成行”的治理格局,农田地力平均提升两个等级。
盐碱地改良初步成果的取得,经验在于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推动是开展好盐碱地改良的决定因素。
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干。通过“五级联动、五方推动、五措并举”,提高干部群众积极性、社会力量的参与性。
必须坚持技术集成。技术集成是解决多年盐碱地治理难题的关键,通过综合研判使用效果,筛选合适的整治方案。
目前,盐碱地改良探索实践了流转企业的新型经营合作模式,为农企双赢提供了有力保障。科研院校初步筛选和试验了一批具有较好耐盐碱性的牧草、粮经作物、绿肥等优良新品种。优选了一批生物型、化学型的复合生态改良剂与调理制剂,暗管排盐、上膜下秸、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研发初见成效。项目实施企业试验示范地块的牧草、食葵、水稻等作物在轻、中度盐碱地上长势良好,对比试验效果显著。盐碱地水产养殖、地下水抽咸换淡、油菜覆膜播种等特色技术的试验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