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盐碱地改良任务紧迫, 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治理好盐碱地,通过改良后使盐碱地恢复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生态文明产生巨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改良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方面,耕地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使耕地质量退化问题突出,像东北黑土层变薄、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南方土壤酸化等。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到耕地面积的40%以上。另一方面,耕地污染问题突出。面对耕地质量的严峻形势,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任务艰巨。盐碱地改良将是对我国耕地资源的有益补充。盐碱地利用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是耕地保护和治理的基础支撑。盐碱地改良要综合利用工程、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所形成的合力,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采用定制化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方面的创新及有效集成,特别是在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紧密结合,因地制宜。

    盐碱地改良需要政府强力推动。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积极给予盐碱地改良项目以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全面的协同助力。搭建好改良平台,组织好试验示范,为盐碱地改良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盐碱地改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等,通过政企合作,最终把改良工作有效落地。科学技术和绿色生态是农业发展的大前提,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碱地改良治理示范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建议今后在实践方面积极探索,可更加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的先进技术,适当探索商业模式,以期收获其他更多可能性,多增加政企合作的试点经验,善于探索创新盐碱地改良治理模式,实现盐碱地改良治理技术的最佳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