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随着应用有机碳肥势头上涨,使涉农人对土壤、肥料、农作物乃至生态环境产生新认识,开拓新视野,形成新思路。这些都表达在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波先生主笔的《有机碳肥知识问答》等四部著作中。酒香亦怕巷子深。为打开民智,广泛传播有机碳肥,《中国农资》报特别开设“绿洲生化-有机碳肥大讲堂”,为期20期。
地球是碳星球。组成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基础物质是有机质。有机质是以碳元素为框架,与其他相关元素按一定规则形成的组合体,所以碳是生命体的基础元素。
自从我国引进西方科学家于170多年前创立的“化学植物营养学”后,就长期把对植物养分的关注集中于NPK等无机元素。以为碳源来自空气中的CO2,取之不竭,因而长期淡漠碳。一直以来,肥料界只生产氮肥、磷肥、钾肥,后来又增加中微量元素肥,而碳肥的重要性却被忽略。
然而,漠视碳肥的结果是作物“靠天吃饭”,仅依赖空气中的CO2和阳光。可是老天不给力,空气中的CO2浓度平均只有330ppm,离光合转化最佳的浓度1000ppm还差一大截,加上阴雨雾霾,冬日苦短、大棚光弱,农作物经常处于“碳饥饿”之中。
人们已经认识到小分子碳的魔力了。石墨烯这种厚度只有0.36纳米的单层石墨,可以做出多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信息化电子产品和强度等于钢材几百倍的机械材料,将把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推进到一个新时代。
肥料界近年对碳养分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发现分子粒径几十至几百纳米的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须耗能,可被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不必耗氧,还能“组合”无机养分把化肥利用率发挥到极致。这些超卓的性能使它具备了高效快速地给土壤补充有机养分,给农作物提供能源的作用。这就是制造碳肥的依据。
利用大分子有机物料,经化学裂解、微生物分解和高能物理碎解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加工,就能生产富含小分子水溶有机碳的有机碳肥。
(李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