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7年金正大葡萄王评选大赛”走进河北威县
“葡萄王”花落邻县,套餐肥成全了他

口《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河北广宗县塘疃乡丁庄村的葡萄种植户陈兴旺(前排中)摘得了 “葡萄王”桂冠。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竞技运动一向是个稀罕事,不过就在8月16日,河北威县洺州镇的东夏官村却迎来了一场竞争激烈的赛事:由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主办、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金正大葡萄王评选大赛”正式启动,给威县农民带来了一场“竞技”大餐。

    “葡萄王”花落他乡

    8月的东夏官村仍然是暑意浓重,但是湿热的天气没有阻挡住当地农民参与大赛的热情。下午3点多,东夏官村及其附近的村民带着自己种植的葡萄陆续到达现场。参加大赛的第一步就是为参赛样品称重并编号。短短半个多小时,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312个参赛样品。

    本次大赛不仅农民参赛的热情高涨,专家组成员也是重量级的,由河北工程大学果树栽培学教授陈敬谊、威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赵素英、河北农民频道特约专家杜向东、威县当地农技师李有朝、山东园艺有机研究所研究员刘坤等五人组成。

    杜向东对评选规则做了介绍,第一是参赛样品的大小,即单串葡萄的重量,重量高者得分高;第二是参赛样品的成熟度,成熟度越高得分越高;第三是参赛样品的糖度,糖度越高得分越高;第四是口感的评比,口感好的得分高。

    专家组成员首先根据外观、成熟度等肉眼可以评测的因素从312个样品中筛选出20个样品晋级决赛。在这20个样品中将根据综合得分遴选出三星种植能手、四星种植能手、五星种植能手及葡萄王。

    随后专家组成员现场对晋级样品仔细观察、逐一品尝,并打出了品相分和口感分,同时,大赛组委会通过专业仪器测出了样品的糖度。经过综合评定,来自河北广宗县塘疃乡丁庄村的葡萄种植户陈兴旺摘得了 “葡萄王”桂冠。

    大赛举办地在河北威县,但是摘取葡萄王称号的却是来自邻县——广宗县的种植户。这让记者感到很是意外,为什么这位葡萄王会跨县域参加这次比赛?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他的种植技术与威县当地农民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决定到陈兴旺的葡萄园一探究竟。

    葡萄王青睐金正大套餐

    从东夏官村到丁庄村大约10公里路程,在陈兴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他的葡萄园,只见葡萄植株修建整齐、红红的葡萄挂满园子,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个葡萄园不算大,只有4亩多地。对很多人来说,这样一小块土地的产出不算什么,但是对陈兴旺来说,这却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由于近年来,在威县、广宗县一带,葡萄种植已成规模,陈兴旺便也选择了种植葡萄。

    据他介绍,这样一片园子,每亩地每年可以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总收入有4万多元,所以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其实,在刚刚种植葡萄那会,由于不懂葡萄的脾性,收入并没有这么好。不过,当他遇到金正大套餐肥的时候,葡萄种植带来的收益越发好了起来。

    陈兴旺告诉记者:“其实我种植葡萄也没有特别的诀窍,我想应该是用对了肥料。两年前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用了金正大的套餐肥,这一试不要紧,我的葡萄不管是品相、着色还是在抗病虫害上都有很大改观。”

    正如陈兴旺所说,记者看到这里的葡萄着色均匀,整个园子也没看到有虫害。为他赢得葡萄王的那串葡萄糖度是18.5%,而陈兴旺认为那还不是最甜的,这园子里的葡萄糖度大多都在18.5%以上。记者随手摘了几颗葡萄品尝,确实甘甜如怡。

    葡萄糖度的高低和用肥是分不开的,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种出高糖度的葡萄。陈兴旺说出了自己的用肥心得,他说:“在底肥上,每亩地用金正大的13-17-15配方的肥料100斤,再配上金菌冠240斤;萌芽肥用的是金正大的硝基肥;膨果期用金正15-5-25配方的肥料,每亩地用60斤;转色期用金正大16-8-34配方肥料,提高葡萄品质。”

    “葡萄王大赛”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一同前来的杜向东认为,陈兴旺的用肥符合葡萄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所以他能获得葡萄王称号确实是实至名归。

    至于为什么要跨县参加葡萄王大赛,陈兴旺表示,因为自己用了金正大套餐肥后,葡萄园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所以他就想和大家比一比,到底自家的葡萄怎么样。由此看来,通过葡萄王这种“竞技”比赛可以验证农民的施肥方式是否正确,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对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河北威县洺州镇副镇长赵建新参加了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葡萄王大赛”让农民感受到了科学施肥才能有好的收益。近年来,金正大公司对当地的葡萄种植户给予了强力支持,葡萄种植户把“金正大套餐肥”视为“贴心肥”“救命肥”,因为施用金正大套餐肥后,葡萄前期保根、中期促壮、后期不落果,确保了葡萄的增产增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