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颁布至今已过满月,与其相关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五个《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也已经正式对外公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至此,新时期农药管理的整体框架已经清晰。
为加强农药企业对《农药管理条例》及《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五个配套规章的理解认识,强化行业依法自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6月29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保(中国)协会联合举办的《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农药企业培训班在京举办。农业部有关领导、专家就《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的主要变化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权威解读,并开展现场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活动。
《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条例》规定,我国农药生产和进口全面实行登记制,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登记门槛、提高经营进入门槛,严格准入条件、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技术审核。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条例》及配套规章坚持从严管理,突出农药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明确假劣农药的界定。首次对农药使用者设立了罚则,禁限用措施落地更有依据。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在培训班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条例》是依法管药的基本遵循,其基本内涵是提高准入门槛、提高集中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其中农药管理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控、压、限、移、减、管”6个字上,即控制农药企业数量、压减登记农药产品数量、限制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引导农药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等。他同时要求农药企业自觉做贯彻《条例》及配套规章的践行者,主动做好对接职能调整、转移进入园区、推行质量追溯、参与宣传培训等工作。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在讲话中表示,新《条例》的颁布实施顺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绿色发展全面引领、“一带一路”走出去、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等大势。他总结到,新《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管理理念、创设管理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违法违规惩戒等六个方面。他期望全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配套规章,并积极做好统筹农药产业发展大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农药生产流通全过程、数字农药全方位建设的工作。
另据了解,来自全国300多家农药企业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了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与会代表对新《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的相关内容有了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相关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严格管理必然会对部分企业造成冲击,重典治乱必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农药企业将以全局和战略的眼光,将《条例》与配套规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领会,不局限在一两句条文、不断章取义,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