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键词:经销商也在玩转型
山东:服务成为必由之路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晓

    春节刚过,记者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润泽农资有限公司的门店里,总经理孙运奎是一名朴素的农民,但在当地零售商中非常有威信,同行的零售商说:“跟着老孙的都赚了钱,只不过有人赚得多,有人赚得少。”这更增加了记者的疑惑,他到底是如何创新应用,将基层网点层层深入的呢?

    经销商不赊销 钱才能活用起来

    “今年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行情不太好啊,2014年销了5000吨吧,春耕用肥也已经都派送到户了,大概1000吨左右。”孙运奎说。

    记者问孙运奎营销的秘诀是什么,孙运奎笑着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把服务做得有特色,让农民增加对咱的认可。当下,农资市场赊销严重,我认为做赊销的经销商处境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从来不做赊销。”

    农资经销商赊销已是常态,好像没听过不做赊销的,可孙运奎就是个例外。孙运奎说:“其实所谓赊销,一是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还很大,二是服务没有到位。想让农民买自己的肥料,可不只能在付款方式上退一步么。”但是随着赊销成为一个常态,农民习惯性的赊销对经销商资金回流、向厂家打款发货造成了困难。很多经销商苦不堪言,但形成习惯之后又无法改变。孙运奎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做出了改变,首先跟与其合作的零售商表示,自己不做赊销,二是保证服务到位,在整个河东区力争服务第一。不做赊销就要把自己的利润降低,但孙运奎认为,每吨化肥的利润虽然降低了很多,可是走量上去了,村级网点增加了,资金也没有被套住,对他而言是件好事。在零售商的选择上,孙运奎也有自己的计划,他说:“我不设乡镇级网点,只设村级的零售商。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村级的要求门槛低、忠诚度高;二是贴近农民,服务起来更便利。零售商从我这里拿货价格低,我们给农民省钱,农民自然高兴,同样的产品比其他零售店便宜十几块,又加上我们的服务贴心到位,农民不赊欠也用着高兴!”

    大数据来临 基层网点不可取代

    孙运奎也是当地最早感受到电商冲击的经销商之一。他表示,早在一年前就感觉到电商进驻农资行业的气息,也有一些农资电商网站找他合作,可都被他拒绝了。究其原因,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他认可的平台。孙运奎说:“一些网站用低价做招牌,质量很难保证,我不会轻易尝试。”对于电商带来的冲击,孙运奎也有自己的盘算。他成立了一个名为“手拉手农资合作社”的平台,在村级设立合作分社,由本村有威信的人担任分社长。手拉手农资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销售肥料、种子、农药;除此之外,还承担多项农化服务,比如重大病虫害的预报、组织农民进行观摩会、进行科技种植讲座等,力争将农化服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孙运奎说:“合作社的作用代替了零售商,但比零售商做得更细,电商来临的时候,零售商会被慢慢淘汰。但是任何一个电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农村的网络,将来任何一家电商入驻,离开了我的网络也行不通。”

    孙运奎谈到了一个大数据概念,手拉手农资合作社分社就是在整合大数据,每户农民的种植结构、用肥情况、土地流转进度都被一一记录,购买的时候也采取了会员制度,可以积分抵现金等形式,让农民觉得贴心、可靠。

    今年,孙运奎为农资合作社建立了一个“客服平台”,承诺农民买到肥料不超过3天,客服会致电询问农民购肥的情况、使用情况如何,以便跟进。另外,孙运奎还在厂区内开辟出一个实验室,为农民进行测土、配肥,并建立液体肥加肥站,推广水溶肥的应用。用他的话说,农资电商并不是狼,而经销商把握时机进行转型才能赢得市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