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广西、四川地区:进入用肥淡季 化肥价格短期回落

《中国农资》记者 张艳潇

  调查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对象:桂林市薪豪农资有限责任公司 黄荣双

  市场分析:

  当地以柑橘种植为主,主要用肥时间在每年的3-6月,目前化肥市场已进入淡季,经销商都在进行扫尾工作。黄荣双告诉记者,今年化肥的销量与去年比下降了三成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市场价格偏高,很多农民选择减少施肥量以保证成本。终端市场需求不足以对价格形成支撑,近期尿素市场继续走低,平均每吨下降50-80元不等。

  后市预测:

  黄荣双表示,在近期终端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尿素行情将继续走低,不过8月上旬将迎来晚稻种植期,届时市场对尿素、复合肥均有一定需求。由于经销商剩下的部分库存,基本可以满足当地水稻的用肥,市场货将出现倒挂,预计价格会出现小幅波动,但下半年整体将以走低为主。近期国内复合肥需求不旺,销售持续平淡,也将推动肥价有所下滑。

  调查

  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对象:南江农资有限责任公司  李光杰

  市场分析:

  目前当地进入用肥淡季,化肥销售基本结束,尿素、复合肥虽然有少量走货,但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李光杰告诉记者,今年8月上旬还会有部分水稻用肥,目前经销商手中存货不多。前段时间尿素价格波动太大,很多经销商唯恐复合肥价格将受到影响,一直少量拿货,以观望市场为主,多数经销商选择快进快销。

  后市预测:

  李光杰表示,由于目前原料市场仍在波动期,经销商进货风险增加,只能少量拿货,与厂家之间出现僵持。前期尿素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停滞,农民、经销商基本都不拿货,目前国际、国内行情双双走低,因此,预计后期尿素仍有下降空间。复合肥方面,部分厂家已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以促进销售,少数地区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出厂报价,预计后期价格主要受原料影响。

  调查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对象:四川汇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 张剑

  市场分析:

  当地只有一季水稻种植,目前已进入到销售淡季。张剑告诉记者,今年的淡季来临时间比往年要提前一些,主要是终端农民用肥的积极性不高,所谓的淡旺季在北方市场可能相对明显,南方市场已经没有淡旺季的区别了,农资市场火爆的销售场面已经看不到了。近期当地尿素价格继续走低,每吨下降100元左右,经销商以清理尾货为主。

  后市预测:

  张剑表示,目前国际、国内原料市场波动对复合肥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是厂家在销售压力和生产成本的双重压力下“进退两难”,降低出厂价,销售利润受影响,继续维持高价位,经销商打款不积极。另一方面,经销商在市场稍有波动时就会观望不前,这已经成为农资行业的一大特点。整体看来,原料和市场需求将继续影响后市价格,稳中下降。

  调查

  地点   四川省眉山市

  对象:眉山市富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杨刚

  市场分析:

  本地区在6月中旬已进入用肥淡季,化肥销售接近尾声,经销商都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预计将会持续3个月左右。目前尿素出厂价2300元/吨,较前期下滑50元/吨。复合肥价格与上周相比,价格变化不大。杨刚表示,由于进入淡季,肥料市场面临有价无市的状况。经销商在储货方面也非常谨慎,部分经销商仍有少量库存,目前并不急于进货。

  后市预测:

  对于后市,杨刚认为,目前受到尿素价格波动较大的影响,大部分经销商持观望态度,拿货的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复合肥后期价格仍将有下降空间。今年以来,化肥市场经历了春耕推迟,持续阴雨以及上半年尿素大幅上涨影响,经销商普遍认为,今年的市场比较难做,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市场销售停滞不前。目前为止,销售量比去年大幅下降。

     记者点评

  本周记者调查了广西、四川地区的经销商,整体看来,两地目前均进入用肥淡季,市场需求量减少,销售平淡,经销商在进行零星扫尾工作,目前尿素、复合肥的库存量均不大。广西地区在8月上旬将会有一季晚稻用肥期,预计市场将会稍显好转。而四川地区全年只有一季水稻种植,所以很早前就已进入淡季。

  与北方不同的是,今年两地高氮肥的销量并不大,同时广西部分地区国产肥的销售也不容乐观。部分经销商表示,由于靠近港口,进口肥对国内市场影响很大,今年高塔、造粒等肥料价格持续偏高,同样高价格但效果更好的进口肥在当地受到追捧,如德国狮马,挪威等。面对化肥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低等现象,部分经销商也调整了销售策略,将重点放在了农药的销售上,以保证经营。

  对于后市,很多经销商终端市场需求减少,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对终端用肥市场的影响都不大,因此根据本地用肥特点,适时分批少量拿货,将是经销商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一味的观望等待不可取。

  针对目前下游普遍反映的假劣化肥冲击市场,影响正规经销商销售的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维护经销商和广大农户的正当权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