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6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认证需要媒体加把火

子 思

   自去年焦点访谈记者暗访以假充真“有机菜”,后来有网文称国内多地有机食品系假冒,交两万元即可购买有机认证。最近有文章说,近一年来,几位深圳市民先后将多家绿色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告上法庭,希望能够通过诉讼来引起公众主意,共同关注“绿色欺诈”。

  作为企业,他们需要差异化发展,通过某些手段得到认证,但是实际上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他们未必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事情就发生了。不过深圳的市民法律意识较强,首先站出来对簿公堂,可是得到的行政部门查办的结果是“自行改正”,“不予以立案”。如果生产商、销售商运气好,遇到上面的“好领导”,自行改正一下就没事了。但不管怎么搞,都不容易搞到生产商、销售商头上,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怎么就没人关注一下,这个“有机”、“绿色”、“无公害”授牌,或者说认证者的责任呢?不管这些高端产品的认证是什么部门在做,出现问题,没有人质疑认证制度,也就没有人愿意完善我们的认证制度,这样我们还怎么进步,怎么和国际接轨呢?

  现在来看,不管有机认证程序如何严谨,认证条件如何苛刻,只要有企业想做,一定可以拿到认证。犹如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事不用找关系,谁去找都行,他们是企业,只有企业来找他们认证,才有钱挣,才能够生存。如果条件苛刻到一年只有1-2家企业认证通过的话,这伙人还不得饿死呀?从这些高端产品的认证来看,我们目前处于的社会阶段,不但要搞事先许可制度,更要搞好事中监督制度和事后追溯制度。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家不能只关注“绿色欺诈”,更要关注食品方面的认证制度,完善认证制度,完善监督制度。这事需要媒体加把火,让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把相关的认证、监督制度都完善配套起来,我们的消费者才可以吃到真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