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药产品中的大宗品种,百草枯对我国农业种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百草枯是具有广谱高效、经济方便特点的除草剂,最早是由先正达公司研发生产,2001年山东省农药研究所与红太阳集团合作建成了年产2000吨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产品国产化。国内外百草枯生产基本全部采用氨氰法工艺,虽然工艺细节略有差异,但技术指标基本相同。目前国内外产能达到7-9万吨,其中国内产能5-6万吨,生产企业200多家,产品规格型号300多个。国内外市场达到约4-6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为了提高百草枯生产的清洁性和实现上游原料的国产化,科技部立项对百草枯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吡啶碱生产工艺进行了攻关。同期,百草枯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又被列入国家“863”项目。经过系统研究和不懈探索,百草枯的生产工艺和三废处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形成了万吨级的完整的连续化自动化工业生产规范体系。
但是目前百草枯产能显著过剩,竞争激烈无序,企业产品质量、环保治理水平良莠不齐,市场渐趋混乱。百草枯行业协作组应该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各成员单位应该从共同的利益出发,自觉遵守相应的承诺,履行有关责任,促进百草枯产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规避恶性竞争,充分重视产品更新和技术进步。协会要维护行业健康生产环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产品的相关建议和报告,推动产品标准的制定,加大违法产品的查处力度。同时要密切关注百草枯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组织企业积极应对。
百草枯为中等毒性,但对人类健康风险较大,目前百草枯中毒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或理想规范的治疗方法。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讨论百草枯列入PIC名单的问题,企业、协会和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应对。行业内要尽快达成共识,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药管理部门、行业及其他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如医疗等)共同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规定,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保证粮食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