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稻田间争“靓” 商家选美挑“肥”
“测产选肥”现场定夺高产“冠军”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肥料好不好,需要看实效。11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肥料“双交会”的重头戏——广西第三届“测产选肥 钱粮双增”活动在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上龙村举行。

  在即将收获的试验田里,一块块使用不同肥料培育的水稻露出了金灿灿的“笑脸”。而以“肥”为美的客商和种植户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寻找着心仪的“对象”。

  水稻测产“打擂”比肥效

  2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马山县上龙村。在村口高处放眼望去,几百亩水稻连成一片,蔚为壮观。走近观察,虽然是同一品种,但不同地块的水稻之间可以看出细微的差别:有的长得高一点,稻穗修长;有的矮一点,但谷粒饱满。原来它们使用的是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品牌的肥料。

  据广西土肥站高级工程师刘建松介绍,此次选肥活动有区内外数十种肥料参加。各块示范田均由马山县土肥站统一看管,并根据各个厂商提供的肥料配方以及具体天气情况进行施肥。为了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在施肥期间,哪一块地用的是什么肥料都是保密的,直到当天经过测产之后才会在公众面前插牌公布测产结果。

  “土壤pH值5.5,使用××生物有机肥,底肥10公斤……”在活动开始前,每块示范田已经立上了一块牌子,上面记录着土壤理化指标、施用肥料名称、用量、用法等信息,但人们最为关注的水稻产量一栏却是空的,一旁的专家组正在紧张地测算。

  宾士友站长告诉记者:“每个肥料产品最终好不好必须靠实践来检验,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擂台赛’公平地角逐出最后的胜者。”

  A块示范田亩产462.5公斤,B块489.3公斤……经专家测算后,一个个数据被相继公布。最终,广西新方向增效氮肥在参加试验示范的40多家肥料企业300多个肥料产品中脱颖而出,以950斤的亩产夺得新型肥料高产“冠军”。

  客商注重实效“选对象”

  面对当前百花争放的化肥市场,各肥料生产厂家当仁不让,都拿出了自家独门绝技,力求通过现场测产,选出最好的肥料产品,让农民和客商亲眼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产品。

  据了解,让各地客商和种植户与肥料实际效果“零距离”接触,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为了找到适合当地需要的肥料,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种植户们也纷纷来到试验田,现场考察肥料对水稻各种性状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订购不慌”。

  记者发现,参观者对肥料的关注并不仅限于产量,而是从产品的综合效果进行考虑。来自桂林的肥料经销商易先生在试验地里走了好几个来回,最终选择了一种北京产的生物有机肥,他表示,当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这种肥料虽然见效慢,但长期来看是对土壤肥力有改善作用。而来自北海的宋先生向一种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下了订单,他指着粗壮的稻秆告诉记者,北海经常刮台风,水稻的抗倒伏性很重要,“含钾高,稻秆长得壮,就不容易倒伏了”。

  在本次活动中,广西的肥料生产商占了大多数,来自区外的厂商也不少。北京雷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汤洁表示,广西每年肥料使用量超过千万吨,是我国最重要的肥料市场之一,全国肥料厂商对此“垂涎三尺。最后汤洁表示,实实在在的效果摆在经销商眼前,使自己对做大做强广西市场很有信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