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4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肥料信息交流暨新产品交易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肥料及设备生产商、经销商、农技推广部门、相关科研单位和东盟各国的代表等5万多人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
“双交会”成交活跃
广西是全国肥料“双交会”的发祥地,1999年7月第一届全国肥料双交会在北海市成功举办。时隔12年,“双交会”又回 “娘家”。本届肥料“双交会”共吸引了全国320家企业参展,设立土肥成果展展位38个。
此外,展会以“优化肥料结构 提高耕地质量 推行低碳环保 引领行业发展”为主题,共举办各类会议和活动14项,成交4亿多元,创历届之最。值得一提的是,3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广西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与深圳达晨基金投资公司签订了6000万元资金投资战略合作合同;广西喷施宝有限责任公司与北大良经贸有限公司签订了2012年价值2000万元的360吨有机水溶肥料合同;广西鹿寨化肥公司与鹿寨县农业局签订了6000吨配方肥生产与推广合同。
此外,当日下午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中,《2011年化肥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情况报告》、《东盟肥料市场与中国企业机会》等专题报告均成为业内专家和参会人士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潜力巨大的“东盟元素”
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农资企业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于是行业人士开始关注东盟市场。同时,与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国农资企业合作也受到东盟各国农资行业的重视。打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突破口”迫在眉睫。
据广西土肥站站长宾士友介绍,东盟主要农业国家如越南、缅甸、泰国等的化肥年总需求量超过1600万吨,每年需进口1000万吨,年总进口额度超200亿元,加上农药、种子、农机具等需求,中国-东盟之间仅农资交易一项总额将超过300亿元,且东盟农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合作不断增强,实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广西将加强与东盟农业新层次、有效和务实的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表示:“本届‘双交会’在广西举办,拓宽了交流渠道,为中国和东盟的厂商、销售商之间的沟通及进一步搞活氮肥和磷肥出口、钾肥进口业务提供了平台。”
高科技、新产品精彩纷呈
高科技、新产品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北京大地圃园农业科技公司展示了企业整合农业园林艺术、现代农业科技、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先进理念,充分运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而开发出现代农业工程,让人感受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的肥料品种非常丰富,除了传统大化肥、秸秆腐熟剂等各种肥料产品及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等调理剂产品外,还有各种肥料生产加工、施用等设备与仪器类产品。此外,为了追求展会的经济价值,一些企业纷纷将展示、销售和签约等环节在现场“一站式”完成。
“无线多点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可测土壤墒情、土壤温度两个参数,并采用GSM或GPRS传输方式,即使我们在外地城市也可以接收数据……”作为生产全套土壤检测、化肥检测、植株检测仪器的专业生产厂家,托普仪器公司人员现场介绍的一套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查询触摸屏一体机立刻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肯定,并纷纷向其咨询使用方法。
此外,湖南泰谷生物公司展出的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肥,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公司的新方向增效氮肥、活化磷肥、水溶肥,北京雷力(公司)集团的海藻肥系列等高科技的新型肥料产品也得到了众多经销商的青睐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