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赴中国绿都——南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会暨产品交易会,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肥料“双交会”,自由飞翔的感慨多多,天马行空地聒噪出来就舒服多了,似邕江上吹来的一阵阵凉风,让人心旷神怡。
据说本届双交会首次携手东盟,邀请了东盟有关领导人及肥料贸易商参会,并组织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洽谈。开幕当天下午,偶与友人去了报告大厅,听了一会儿熟悉东盟国家及国内土、肥、水领域的顶尖专家所作的主题报告,从现场叽叽喳喳的交头接耳声,从陆陆续续离开报告厅的脚步声,我们有主题报告人没能完全Hold住现场的感觉。与友人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只听到在讲什么水桶理论,说要想一只水桶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整齐并且没有破损,如果这只木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讲演人将每块木板代表着不同的元素,如硼、如钾、如……耸肩一笑,友人拍拍我,我们也离场了。
其实东盟主要农业国家如越南、缅甸、泰国等,化肥年总需求量超过1600万吨,除实现自给的600万吨,这些国家每年需进口化肥1000万吨,年总进口额度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加上农药、种子、农机具等需求,中国与东盟之间单农资交易一项总额度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东盟农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下午三点半左右去楼上的展厅转了转,大致数了数,有200多家参展企业。涉及到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肥料产品,有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等调理剂产品,还看到了肥料生产加工、施用等设备与仪器产品。只是有一半的展位里,参展商已不见踪影,只看见单位名称,或一些宣传资料、厂家名片等。听说在为期三天的展会期间,越南、缅甸、泰国、俄罗斯、新加坡、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采购组织将组团前来参观,可能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参观团。
我们差点被厂方工作人员领入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成果及产品专题推广现场,友人及时发现了端倪,还是到展厅寻找商机吧。不过整个现场观摩下来,发觉与这届双交会的“优化肥料结构,提高耕地质量,推行低碳环保,引领行业发展”的主题倒是基本体现出来了。
听友人说,当天下午五点钟就几乎没什么人了,后面两天我们去北海、南宁等地走市场,没有再去国际会展中心。人在南宁,心在西安,一大帮好朋友都去西安参加第十二届磷复肥会了。
今年的磷复肥会议,参会友人感觉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地方,再次替那些无奈的厂家们激情高呼。好几家复合肥生产厂家给偶大倒苦水,说每年一次的磷复肥会议已经感觉有些像鸡肋了,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不参加吧,别人都认为你这一年混惨了,去参加吧,不完全排除增进友谊的成分,主要还是和一帮老客户喝个昏天黑地,大把银子掏得劳民伤财。如果厂家不能正确运用“个性”标签,以为把自己弄得很骇人、很雷人,就能真正在磷复肥会议上去发展新客户,有点不靠谱,只好人云亦云地搞展位、挂横幅、找冠名、放气球,毕竟现在是广告时代,广告意识、广告理念、广告做派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些急功近利的表象上来。各种大型会议的主办方都应该有点新意,总是以“数百家参展”、“数千家参会”、“数万人参加”来标榜盛会,缺点含金量。而自掏腰包的生产厂家、经销商户,其实都想在每一次的会议中有所获,窃以为那也是主办方该多为厂商着想的第一要素。我们捍卫主办方的权利,但柏拉图也说过“明智的人因为有话要说才说话,愚蠢的人则为了必须说话而说话”,会议办得物有所值、物有超值是件复杂、广袤、浩大的工程。
有人说,脱了袜子自己闻,那叫日记;脱了袜子请朋友到家里来闻,那叫博客;脱了袜子挂在家门口让路过的人闻,那叫论坛;脱了袜子挂在广场请所有人闻,自己再去闻别人的袜子,恭喜你,你已经玩微博了。可能这种大型的会议如果到了“玩微博”的境界,那就皆大欢喜了。
每次凝望邕江,感受都不尽相同,似乎更有灵性更加妩媚了,不忘对广西天禾农资、南宁百利农资、南宁兆丰农资等的热忱与热情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