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敏,这个戴着眼镜的农资经销商,看起来有些书生气。有书生气的人多半认死理,认准了一件事情就要做好。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赵成敏经营天脊肥的十年里,他把化肥推广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使得天脊肥成了梁堤头镇的明星产品。
初试见成效
十年前,刚开始经营天脊的时候,赵成敏完全是通过网上收集资料,看到天脊肥的声誉好,才开始经营的。那个时候的曹县,农民还都习惯穴施,很少有人撒施化肥。在追肥的时候,他就把天脊肥撒到地里去,这在当时引起了村里农民的议论,认为他是“懒”,图省事,玉米肯定减产。他听到这些议论后,心里多少有些后悔,但是既然做了就只能等收获了。出人意料的是,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玉米不仅没有减产,每亩地还增产了100斤。有了这次经验,赵成敏坚信天脊化肥确实肥效显著,给农民推荐的时候,说话更有底气了。
把工作做到每一户
有了第一次试验的成功,赵成敏开始逐步进行推广,通过多年经营农资的经验,他认识到农民购肥时依赖的是口碑。为此,他把工作细化,从一户一户具体的农民入手。“我在每个村庄里选上两户农民,按成本价给他们提供天脊化肥,让他们进行小范围试验。这些农民在试用时看到增产效果后,自然就成了我的客户。”他说道。为了扩大试用范围,他还开展了赠肥活动,把天脊肥分装在样品袋里,每袋装上3-5斤,凡是来自己店里买化肥的农民,他都给送上一袋。经过几年的试验推广,当地很多农民都成了天脊肥的忠实用户。
知识就是力量
高中毕业后,赵成敏发现农民种植观念已发生了变化,农民舍得投入了,但是缺少技术方面的指导,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他给自己的农资店起名为植物医院,就是想通过技术指导带动农资销售。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自学农化知识,通过近20年的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处理一般的病害也不再是问题了。
“我自己买了投影机,一个村一个村地去给他们放映一些科学种田的视频,有时候我自己也给他们讲。”他说。除此之外,他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给农民进行农化服务。“比如玉米到了打化控剂的时候,我就把配方、用药的名称以及注意事项都在电脑里写好,然后群发到我客户的手机上。”他说。这种直接的短信联系,拉近了他与当地农民的距离。这种方法不仅给农民提供了及时的农化服务,也增加他与农民之间的感情,稳定了客源。知识让他认识到天脊化肥的与众不同,知识也给他带来可观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