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客户变成造假者危害更大

郭兆熊

  最近,某化肥生产企业在南方某省一县城捣毁一家假冒其产品的制假窝点,造假者就是该公司多个产品的代理商,2009年至2010年之间,每年销售的该公司各种肥料合计超过700吨。

  这种以正规企业的产品打开市场,转而自己造假的案件虽然查处了一件,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件。前几年,就有农药经销商晚上自己造假农药,并跟仓库的真农药“掉包”,骗老百姓说他们的是真的,企业的是假的。可见,在利益驱使下,有一定规模的经销商主动造假事件还会有很多。他们依靠的就是自己稳固的分销网络和受信任的零售合作者。他们若是造假,可谓是顺风顺水,其隐蔽性,危害性都要比那些单纯造假者严重得多。

  面对他们这样的造假者,单单依靠防伪是管不住的,曾有报道称种子包装上的防伪查询电话都是假的,只要正规企业能做到的,造假者也一定能做到。再者,靠农民去识别也是困难很大,一来农民知识有限,二来农民的购买受到周边人群的影响较大。

  这样的造假者,往往在当地人际网络复杂,企业追查起来便困难重重。因此,仅仅依靠当地的执法部门不会有效地解决经销商造假的现象。这就要求生产企业,首先,应该在选择代理商的时候要多一些考察,对代理商的人品要有全面的认识,切不可因为其在当地有实力,可以短时期内增加自己的销售量而忽视其是个造假惯犯;其次,企业业务人员主动出击,仔细观察市场产品,及时制止造假行为才是上策,业务员不仅仅要搞好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多走走市场,协调经销商的管理经营,不但可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也能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再次,在某区域经销商对自己的产品销售量明显下降的时候,要主动分析原因,切不可给他们造假提供机会。不要轻信他们市场不好,市场未启动,其他产品好卖这样掩盖性的谎话,要掌握销售下降的真正原因。

  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经销商的破坏是“立竿见影”的。因此,为了自己的品牌,企业从自身多做些工作,远远好于等待管理部门帮你监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