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差异化创新让有机肥发展再添活力


  主持人:《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访谈嘉宾(从右至左):

  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俊文

  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中心主任 张树清

  中国植物与营养学会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 沈其荣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其选

  天宇汇景集团(天保丰肥业)常务副总经理 陈   濮

  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 周尚勤

  《中国农资》:与传统化肥相比,您认为关于有机肥产业的发展该如何定位? 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有机与无机究竟怎样搭配才是一种最佳组合呢?

  沈其荣:有机肥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我们的三十年经济飞速发展以后产生的大量固体有机废弃物,解决环境的问题,顺便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也顺便解决我们的土壤培肥问题。

  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我希望有机的跟化肥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做,不希望有机无机复混肥里面养分标准很高。现在我们国家有两个标准,一个是20%还是25%的养分,一个是15%的,有机一个是15%一个是20%的含量。根据我们中国的情况,我们还是希望从学术的角度讲,氮磷钾在15%,最高就是20%,不太可能到25%,有机可以到25%左右,适合我们中国大田作物复合肥。

  《中国农资》:有机肥原材料众多,成份不一样,炒的概念也不同,在生产中会产生重金属超标、激素超标等环境安全问题,导致这些现象出现原因以及有机肥料质量的控制过程如何实现呢?

  张树清:有机肥这个产品的话,从标准上来讲基本上已经有了产品技术指标的约定,但是从产业化这块和企业结合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我想不能简单定位为一个产品的标准最终结果。第二,目前很多企业设备工艺还是欠缺,我们工业化发展比较慢,设备工艺很多企业还是比较简陋。第三.就是过程控制,需要把腐熟度、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问题纳入研究。

  《中国农资》:作为一家生产、销售比较成熟的有机肥企业,泉林嘉有对于有机肥发展的探索和思路是怎样理解的呢?

  周尚勤:推广有机肥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肥效,有机肥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土壤的改良。关于推广,我觉得需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做有机肥要打中微量元素的概念;第二,有机肥能给作物提供有机养分;第三,产量与品质的相辅相成;第四,把生物和有机质的载体结合起来;第五,缓释的概念我们也要打有机肥。

  《中国农资》:关于低碳、循环经济,山西昌鑫积累了一些创新的经验,请您结合这方面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定位和想法?

  刘俊文:化肥企业关注低碳经济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如何减少碳排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有两个感受:一方面,没有市场就没法生存,我觉得在做市场中应做到眼更宽一些,不仅仅是在卖肥料,要用要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差异化做,在市场中必定能找到生存的空间。总之,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解决?这是我们作为企业来说应该自己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依靠别人。更多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中国农资》:差异化的道路让内蒙古天保丰获得了新的机遇。其大力提倡的打造“百万吨的生物产业园区”、建立“中国有机食品专用肥料生产基地”的口号令人刮目相看,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濮:天保丰背靠资源丰富的高甸草原,有机肥原料均取自于内蒙古三大草原天然牧场的羊粪和当地资源丰富、品质一流的腐植酸。

  有机肥能否适应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是目标经销商,另一方面是目标市场,我们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有三类:一是产品直接面对土壤改良;二是针对一些专门有机质绿色食品的专用基地;三是面对花卉、高档草坪、高尔夫球场。

  《中国农资》:作为一家既是生产企业又是流通企业的烟台众德公司在推广、销售新型肥料方面感受颇深,关于生产与流通的相互衔接,您如何看待?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其选:我们公司新型肥料品种较多,虽然企业不大,但涉及范围很广。从生产上看,首先,生产设备不配套且不完善,缺乏先进设备的技术支撑;其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性价比缺乏竞争性。从流通领域来看,流通渠道不是传统肥料经销商,而是以农药经销商为主。再加上生产厂家规模小、市场流通率不高,执法不规范,市场推广新型肥料确实挺难。

  推广新型肥料,在使用上通过效果说服农民,而不光是在字面上讲好,一定要通过对比,通过效果对比。众德通过“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