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启动
《中国钾盐(肥)人》(暂定名)一书的编撰工作

  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召开的“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长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还审议通过了《中国钾盐(肥)人》的编制方案,并启动实施。

  2009年年底,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与《中国农资》传媒共同启动了《中国钾盐(肥)人》一书的策划工作。在长达一年的沟通和修改工作中,得到了中国钾盐、钾肥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真诚鼓励,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负责人和很多企业都出具了可具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钾盐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行业人士认为,正是中国钾盐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促使民族钾盐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农业和工业安全。今天的成就,倾注了几代钾盐人的心血,来之不易。这些壮举,更令国外同行惊叹不已。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单位一致认为,该书的编撰意义重大、时机成熟。它是对钾盐产业历史的还原、对行业先驱者的尊重,也是对行业继承者的启示。该书计划于2011年底正式出版发行。

  李刚:关于这本书的编写,从去年就与中国农资传媒的吴江记者探讨过。我认为,钾盐行业代表着我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钾盐、钾肥产能由小到大、产品由有到优,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走过的历史值得回味。

  中国钾盐、钾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极其艰苦的生命禁区和不毛之地,不断壮大。从五十年代开始,“盐湖人”就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将钾肥产能发展到200万吨以上,建立起了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更是在戈壁滩上创造出奇迹,不断刷新产能和规模!“中化”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成为氯化钾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

  我们也看到,有些八十年代英姿勃发的帅气小伙,现在已是两鬓斑斑,但是依然在从事钾盐行业。不要忘记这一批人!这个事做的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冯明伟:在中国的钾盐、钾肥开发上,我确实深有体会,从十多年的经历,亲眼目睹了中国钾盐、钾肥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参与者,我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盐湖人”凭着对事业的追求,凭着对目标的奋斗,实现了我国钾肥的市场地位,在整个全球钾肥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们曾经在2007年陪同PCS以及美盛、加阳三大股东去了一次盐湖,三大股东的CEO专门抽出两整天时间参观盐湖,一是体现了对企业的重视,二是对盐湖发展的感慨。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容易,中国人确实很伟大。

  “盐湖钾肥”、“国投罗布泊钾盐”、“文通集团”等都对中国农业和工业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流通企业对外谈判提供了支撑。硝酸钾、硫酸钾、碳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其他各种生产企业,包括我们流通企业,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奋斗目标。对于我们流通企业而言,在对外谈判中,为了五毛钱可以谈三天三夜,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该本书的编撰是对参与者的一种尊重。这本书要有质量、有高度、有权威性,不要商业性太浓。

  徐世森:我非常赞同会长的提议。我们会积极配合、提供素材,包括盐湖三代“钾肥人”的发展历程。

  黄志杰:中国钾盐行业分会出版这本书,我们大力支持。冀中能源邢矿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2003年组建以来,发展到今天,达到了8.2万吨的氢氧化钾生产规模,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对钾盐事业很有感情,也会大力支持。

  杨安会:我想,这本书应该突出“感动”,力争感动一代人。现在“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卖农资的)根本不知道艰苦。要让后人知道创业的艰辛和几代人的不易。同时,通过今天的成就,给后人的创业、发展、变革提供启示。

  本书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容的丰富、事迹的感人。我们企业积极参与这项事业,以便给历史留下足迹。

  赵健:支持协会所做的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真实地还原历史、记录历史!

  张志宏:我有点建议,应该先有中国钾盐发展的历史,其中一个部分包括钾盐人。钾盐人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前几年很多名人录等书籍。行业分会多动员一些力量、花些功夫,把它编成新中国钾盐行业的发展史。当然,其中可以体现人物,可以单独把人物列成一篇。

  王友琨:我们积极支持行业分会出版这本书。本身成都化工公司也是一个老的企业,经历了五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落后工艺发展到目前世界比较先进的工艺,经历了上一代人的努力和艰辛。我认为对前人是一种尊重,对后人是一种启示,能够反映出中国钾盐几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表示赞同、表示支持。

  唐冲:钾盐(肥)行业分会出这本书,感觉时机很好。钾盐经过几十年发展、几代人努力。目前做这件事还要抓紧,因为很多老一辈的人员都退了,如果再不做,可能很多人也差不多要退掉了。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支持,届时我们将提供素材。

  解永军:对于这个书籍的编纂,我表示支持,也非常感动。以前在找钾矿时,留下了部分资料,我愿意提供一些资料。

  张宝全:我同意出版该书,但书名需要重新商定探讨。我认为应该尽快成立编委会,召开会议研定书名和编辑内容,避免该书依靠内容简单堆积而成。内容方面不要过分追求“大而全”,而在于其精,必须精心策划,特别杜绝过于商业化运作。

  

  (以上内容由《中国农资》记者吴江、张番根据录音整理编辑,未经本人审阅)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