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化肥创新拒绝“伪科技”

郭兆熊

  如今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出现了很多“伪科技”,化肥行业也并不鲜见。 比如前几年有个企业宣称,他们可以生产一种核酸尿素,施用效果非常好,理由是人吃了核酸很好,植物吃了更好;还有一种名为磁性肥料的产品,众专家都不太认可,推广者宣传说可以把别人地里的肥料吸过来;另外还有一种肥料,说是从杂草中提取某种物质进行合成,可以帮助庄稼长得好、长得壮……

  其实,这些“高科技”产品根本经不起推敲和考证,人对营养元素消化吸收和作物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至于核酸尿素到底是不是高科技有待考察。磁性肥料是不是对作物生长有调节作用还没有根据,又谈何把别人地里的肥料吸收过来呢?虽然杂草抗逆性比较强,那是在长时间的环境选择下形成独特的基因,难道说提取出某种物质就能帮助作物提升抗逆性吗?还有一些企业声称纳米肥料,据悉纳米是在物质颗粒处于几十纳米的粒径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这种粒径的肥料岂能造出来,即便是造出来了,纳米级的肥料和作物吸收规律有什么联系呢?

  肥料创新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快到了没有基础,只是炒作概念。据笔者了解,即便是这样的“伪科技”产品还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说肥料市场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让人痛心,出现如此的“伪科技”更令人叹息。有报道称西安就出现过政府向农民推广“伪科技”,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如果不是披着科技的外衣,政府部门岂能做出这样的荒唐事情。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农资行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科技创新尤为重要。但笔者认为,科技创新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科学规律本身出发,做出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决策,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否则,凭借“伪科技”炒作概念,愚弄消费者,这样的企业难得走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