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农民朋友告诉笔者,他们村有十几户果农的果树发生了药害,致使近百亩果树减产。果农们先后找了镇政府、工商局、质监局等多家单位,时间长达几个月也没有个结果。
为什么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经过笔者深入了解,原来主要原因是因果农缺乏维权意识造成的。农民在购买农药时没有索要发票, 喷施农药后也没有留存样品,只知道购买和喷施了什么农药,至于什么企业生产的、厂址在哪里,还有商标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一概不清楚。所以,果农们虽然找了多家单位,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证据,行政执法部门也无法帮其维护合法权益。
为此笔者想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送科技、送知识下乡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农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施肥意识,学会科学种田,提高致富能力。
二是建议各地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帮助、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病情、虫情的监测和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努力使农民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农资消费的知识体系。可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教片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维权意识和科学用药施肥意识。
四是建议农药企业,在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药产品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民多提供一些科学、专业、实用的技术指导。比如,多宣传产品的基本特性,客观介绍自己产品适用范围、使用方式、注意事项等,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