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加强农民维权意识教育

宋继文

  前不久,一位农民朋友告诉笔者,他们村有十几户果农的果树发生了药害,致使近百亩果树减产。果农们先后找了镇政府、工商局、质监局等多家单位,时间长达几个月也没有个结果。

  为什么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经过笔者深入了解,原来主要原因是因果农缺乏维权意识造成的。农民在购买农药时没有索要发票, 喷施农药后也没有留存样品,只知道购买和喷施了什么农药,至于什么企业生产的、厂址在哪里,还有商标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一概不清楚。所以,果农们虽然找了多家单位,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证据,行政执法部门也无法帮其维护合法权益。

  为此笔者想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送科技、送知识下乡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农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施肥意识,学会科学种田,提高致富能力。

  二是建议各地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帮助、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病情、虫情的监测和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努力使农民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农资消费的知识体系。可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教片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维权意识和科学用药施肥意识。

  四是建议农药企业,在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药产品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民多提供一些科学、专业、实用的技术指导。比如,多宣传产品的基本特性,客观介绍自己产品适用范围、使用方式、注意事项等,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