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 许为钢:
国外种子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凭借其在科技创新能力、加工装备设施、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已在大豆、蔬菜、玉米等农作物方面突入我国种子市场,这一发展态势已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我国农作物民族种业的措施建议。
第一,国家要保持或增加常规育种技术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投资力度。
目前在这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是重视转基因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却减少了对长期以来富有成效且十分完整和成熟的常规育种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投入。典型例子就是国家有关部门过分强调查新、查重,采用常规技术选育新品种的项目很少得到政府资助。实际上这些项目采用的技术和育种目标虽然变化不大,但育种目标的指标水平已大为提高,既然承认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是“永恒的”,那么采用成熟技术选育更好的新品种也应给予重视。建议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技和支撑计划中明确保持或增大对采用成熟常规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我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持续性。
第二,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化进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和壮大我国的民族种业。
目前在许多地区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采用的招标供种方式多出现市场竞争力度削弱、人为干扰因素增大、企业运行成本上升、农民实惠减少等现象。建议在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区良种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优胜劣汰。
第三,进一步严格种业市场的准入制度,强化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
建议适当提高种子的市场准入标准,同时政府要加大对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投资力度。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是公益性执法活动,市场监管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法制化市场环境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