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化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不惜重金投入。同时,国家为了促进新型肥料的推广和发展,提高标准的可实施性,允许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主动参与制定相关标准。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有些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目的似乎变了味,他们将参与制定标准作为一项荣誉,大肆宣传,偏离标准原本的作用。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生产,这是世界上公认的企业发展思路。这句话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农资行业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提醒企业,不要以为参与制定标准就一定是行业领头军,就一定是行业佼佼者!
有些企业以制定行业标准为契机,明显的排他,这十分不利于公平竞争。如果一家企业参与制定的标准只适合自己企业使用的话,一家企业能做到市场主力军吗?这不是人为地用“标准”将自己主力化了吗?这种现象一旦蔓延,极有可能会导致每个企业都掏钱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国家(行业)标准”,这不但劳民伤财,对行业管理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制定行业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贴近经济、紧跟市场、服务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同时,谁来参与标准制定,不能只看谁愿意花钱,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多看看该企业是否在该领域领先,或者在标准制定之初,将参与企业名单向社会征求意见,听听公众的意见。同时,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把握标准的指导思想,坚持制定标准的原则性,不能让标准服务于个别企业,更不能将标准作为忽悠老百姓的一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