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网络是综合改革的关键

□ 讲述: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刘永锋 整理:本报记者 叶 梓 通讯员 吕纪水

    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紧抓为农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乡镇惠农服务中心、“五部三中心”服务机构、搭建“供销e家”在线平台等方式,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金额20多亿元,助农增收3亿元,真正让农民成为了有奔头的职业。    

    为了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落地,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紧抓为农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乡镇惠农服务中心、“五部三中心”服务机构、搭建“供销e家”在线平台等方式,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金额20多亿元,助农增收3亿元,真正让农民成为了有奔头的职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构建多层次的供销服务网络,迁西县社以创新基层组织为突破口,大胆改革创新。县社建立了“县社+乡镇供销工作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级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行业指导、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三大职能”,在全县17个乡镇政府增设供销工作站,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同时,将合作社经营服务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合作社”的“三位一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全县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壮大集体经济。

    在此基础上,推进基层社、乡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服务社“三社”建设。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县、乡镇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8家,健全了“五部三中心”,即资金互助部、综合指导部、电子商务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部、安全统筹互助保险部及农民培训中心、资金运营中心、融资担保及收储中心,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立新型基层社17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组织、业务、项目融合发展,先后组织注册合作社520家,入社成员达到3.5万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在乡镇建立惠农综合服务中心7家,改造提升供销服务社33家。借助服务中心,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广泛开展“十帮”活动,即帮信息、帮规划、帮物资、帮技术、帮资金、帮运输、帮储藏、帮项目、帮加工、帮销售,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一揽子”服务。

    在“三社”建设的基础上,县社以实施项目带动为着力点,发展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类合作社520家,入社成员达到3万多户。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0期,培训农民3万人次,帮助农户修建嫁接果树15万株,开展送科技、送物资到村户,为农户送出化肥2.5万吨,中小农机具1.6万台。通过领办重点项目,与省、市供销合作社密切联系,依托冀东地区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瞄准京、津、冀等周边省、市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省、市、县三级社合作,投资组建集农副特产品收储、加工、分拣、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批发零售、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冀通山区特产储运交易中心”。在山清水秀的瓜果之乡——东莲花院乡,投资建设了万亩花乡果巷梨花坡牡丹产业观光园区。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县、乡重点项目,被列入全国十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成为河北唯一一个入选项目,两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交易额可达4亿元,可提供3500个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为了搞活流通,让农民不再受“卖难”困扰,县社积极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对接,建立了“供销e家”迁西在线平台。自运营以来,已有50多家企业及合作社的180多种产品上线销售。此外,为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真正将鲜活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引入市场,县社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网络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县内合作社参加北京农产品交易会、廊坊农展会、唐山农产品展示会、玉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活动。几年来,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神农杂粮专业合作社等十多家合作社7大类80多个品种农产品已成功打入华联、北辰、瑞莎等百余家大中超市。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展迁西板栗市场,制定出台了《迁西县百城迁西板栗直营店工程实施方案》,以迁西县供销食用农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展“全国百城迁西板栗直营店”销售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在京、津、冀、晋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建成迁西板栗直营店50家,直接销售迁西板栗1400吨,销售额4500余万元,带动销售板栗4320吨,实现销售收入7200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栗农增收。

    农民有所求,供销合作社有回应。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县社注册成立了迁西县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迁西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设立了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资金互助站和村经济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启动全市首家“政、银、社互保”金融支农试点,县社以农村产权交易为基础,设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县财政每年出资500万元,到2020年达到3000万元),并出台了《迁西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组建了迁西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部。通过将农村产权风险补偿金作为主担保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与金融部门对接,采取“政府+银行+供销合作社”联办共保模式,获取商业银行授信8—10倍,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三农”经营主体投放互助金和贷款,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此外,县社还在全市率先成立安全统筹中心,与县人保财险公司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先后开办了玉米、养殖业、森林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7大险种,通过实施“以安全促统筹,以统筹保安全”,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提高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保障了农民切身利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截至目前,已完成各类保险业务2550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