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在坚持“三农”战略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营思路、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和管理模式,推动全行业务稳健发展,确保在2020年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始终坚守市场定位
做大普惠金融业务
深化“阳光信贷”。该行结合“阳光E贷”和整村授信,大力开展网格化营销,并持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覆盖延伸,进一步拓宽“阳光信贷”的深度和广度。本年计划更新建档1.5万户,新增授信5000户,力争用信600户、贷款金额4000万元。
持续开展“金融惠企”走访活动。该行梳理2019年扬中市重点项目以及新开户企业、该行无授信的重点纳税企业,建立1156户重点走访客户白名单,明确各支行走访目标任务,按周报送走访结果。截至8月末,已走访1108户,有贷款需求的112户、金额6.53亿元,已获得授信批复81户、授信金额4.82亿元,已用信70户、用信金额3.58亿元。
加强考核引导。今年该行陆续制定了信贷投放专项方案、加强普惠贷款投放考核办法和“小微优快”专项资金信贷投放方案,6-8月,共使用“小微优快”专项资金9050万元。此外,及时调整提高劳动竞赛中普惠与转型目标、信贷投放考核两项考核比重,单列经营性贷款投放任务,进一步明确考核导向,将更多的资源向民营、普惠农户及普惠小微企业倾斜。截至8月末,5号文中主要指标以及“三占比四增速”基本完成。
坚持零售优先战略
推动结构调整优化
优化资产结构。该行坚持“小微优先”和“零售优先”的总体信贷投放原则,结合“阳光信贷”“百行进万企”,加强走访营销,全力加大两小贷款投放力度,截至8月末,对公贷款占比66.27%,个人贷款占比33.73%。努力通过三年时间,使零售业务占比提升至50%。同时,严控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的增速和占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质的政策,逐户进行摸排,严把新增大额贷款准入关口。截至8月末,3000万元以上的贷款比年初下降1.88个百分点。
优化负债结构。该行在储蓄存款稳增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存款营销,切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行投标和公积金存款投标,分批落实15亿元社保资金到期转存工作,近期成功对接农发行的1亿元;加强与财政部门对接,尽早启用该行还贷资金账户和发债账户,争取土地出让金余额增加1亿-2亿元;在缴库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尽可能从他行安排资金缴库,同时跟踪发债资金到位情况,做好营销对接。
优化客户年龄结构。该行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借助社保卡工程,实现教育、医疗、各类代收代付业务有效归集,巩固扩大基础客户群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服务黏度,拓展 40 岁以下青年客户群体,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赢得先机;加强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电子银行产品的组合营销,巩固扩张高端客户群体。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创新转型步伐
该行将科技作为转型变革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着力增强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科技从被动支撑型到主动服务型再到业务参加型转变,真正发挥科技“引擎”作用。
加强渠道建设。该行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全面整合行内数据,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加强对客户的细分和画像,建立全景式的客户信息库,同时进行全面分类、总结、整合,有针对性地推出合适产品,如:分析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客户、退休员工等不同客户群体工资留存情况、在该行定期存款情况,加大营销力度,适时推出大额存款、理财产品等。
加快产品创新。该行结合行内外数据,搭建风控模型,已推进和政府登记部门不动产数据对接,并获取接口,加快“30万元以下全流程线上贷款”的开发,9月初已上线试运行,重点解决客户经营、消费信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纳税情况、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及企业主,推出了“小微企业税易通”信贷产品,近期该行根据企业往年纳税数据,共筛选出1066户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短信推送,精准营销,截至8月末,发放“小微税易通”2668万元,力争年末实现投放6000万元。
推进网格化管理。该行根据零售业务服务下沉要求,5月份启动了网格化管理项目,6月份已经完成招标,年内将上线网格化管理系统,切实推进网格化管理。结合本年“阳光信贷”整村授信活动,积极开发上线“阳光信贷”走访建档系统子模块,实现建档、评级、授信线上化、无纸化。
推进系统软件开发。该行加快推进合规管理系统建设、不良贷款系统开发,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同时,购买了报表开发软件,运用省联社云平台,开展数据治理和报表整合,目前已正式上线了报表系统,这些都将为该行今后业务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支撑。
江苏扬中农商银行将科技作为转型变革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着力增强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科技从被动支撑型到主动服务型再到业务参加型转变,真正发挥科技“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