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春秋,栉风沐雨,历经风霜;70年岁月,彪炳史册,灿烂辉煌。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告诉自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新时代,新征程。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我们的日子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我刚好50周岁。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与祖国共成长。国庆将至,衣食住行今昔比,沧桑巨变看国兴。
对共和国最初的记忆,应始于村里的标语,诸如“抓革命,促生产”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鲜红的颜色,周正的字体,每个字都硕大无比。出门就有,抬头便是,街道旁、墙面上、堤坝顶、水池边,甚至大树上,到处可见,记得好像存在了好长时间,充满了自己的孩童记忆。如今,在偏远的山村,偶尔还会遇见少许,但都已经斑驳陆离,字迹模糊,成为一个远去的时代印记,一段尘封的历史回忆。
小时候村里很穷,谁家也没有余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我们家,人多、年幼、劳力少,一年下来工分自然不多,分钱更是寥寥,年年都是缺粮户,需向生产队里借粮食,吃饭问题是父母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现如今,大家每天想吃啥吃啥,还挑挑拣拣的,时常为吃点啥好费心思,城里和乡村差别也大大缩小了。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份外卖更是让一部分人甚至告别了厨房。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天壤之别,好像进入了两个不同世界。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给人民的最大福祉。
儿时的穿戴,从来都是将就凑合。家里的衣服一直都是大孩子穿完,缝补一下,年龄小的继续用。布料是的确良之类的普通涤纶,清一色的青黑颜色。鞋子,也都是普通的胶鞋,一双鞋穿好几年。只要没有坏,那就继续穿。小时候都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家里才有好吃的,才会偶尔添置一两件新衣。反正大家平时的穿戴,样式、颜色和新旧程度都差不多,有的人偶有新穿戴时,会故意展示一下,引人注意,而我却会感到有些显摆与另类,想来好笑。现在,商店鳞次栉比,服装琳琅满目,网络高度发达,穿戴都讲究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力求穿出特色,领尚潮流。放到从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使想,也就一个梦,但新中国早就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确实了不起。
过去在农村,一家一个院子。小院天井成一统,柴门犬吠夜归人。孩子多的家庭,年龄小的兄弟或姊妹挤一间屋是常见的,因为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顾不上多少讲究。
长大以后,上完大学,参加工作,来到城里,曾住过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以后又几次搬家,每次搬家都要多少装修一番,住的条件实现翻天覆地的飞跃,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印象最深的是曾住过防震棚,在天井里搭个窝棚,一直住到天很冷,才搬到屋里,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山大地震期间。国有殇,在西南。汶川地震后曾写过一句话:“珍惜每一刻,善待每个人,过好每一天。”新中国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渡过了无数急流险滩,历经磨难而不屈,才铸就今日辉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衣食住行中,交通当属起初最不那么迫切和需要解决的了。上坡种地、探亲访友、进城赶集等,出门全靠两条腿,无论多远的路,都是步行。去城里赶个集,来回20余公里,还要用地排车拉上点东西卖,每次都感觉路好远好远,走到精疲力尽。晚上哪个村放电影,就跟随大人们,走田埂、沿河边、穿树林,黑灯瞎火地,深一脚浅一脚,一溜小跑,常常回到家时已深更半夜,很多时候不免惹老娘数落埋怨。那时候,繁星满天,银河璀璨,循北斗星而行,倒也鲜有迷路。如今,电影院多如牛毛,看个电影少则三五十块,差不多那时一家人大半年开销。中国高铁,时速三百多公里,朝发夕至。轿车早已进入寻常人家,出门开车已成习惯,消费半径都是按车程计算。北斗导航系统启用,户外旅游,想去哪就去哪。如果放到40年前,这就是一个遥望星空的幻想和童话。
70载春秋,栉风沐雨,历经风霜;70年岁月,彪炳史册,灿烂辉煌。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告诉自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新时代,新征程。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我们的日子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