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对子”折射时代“大变迁”

□ 谢怀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副副对子内容发生的变化,展现的正是国家由贫穷落后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过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难忘供销情;看今朝,灿烂时光好,再圆供销梦。

    回眸一看,凤凰涅槃的新供销,灿若美图的新家园,富庶小康的新生活,顿时我的心里揣摩出2020年又一个轮回农历庚子年的新对子。

    上联:新时代惠政开花处处春光美

    下联:老供销初心筑梦家家日子甜

    横批:金鼠盈门。 

    对子,是苏北家乡对春联的俗称。而写对子和贴对子,则与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挂灯笼、看春晚、串亲戚等一起构成了人们过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中国人千家万户写对子、贴对子,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举世罕有、无与伦比,也是最伟大、最瑰奇的民俗文化活动。

    过年前的写对子和贴对子,着实是一件乐事,也是我家半个世纪“亘古未变”的一件“大事”。但小小的对子,随着时代的不同,内容却大相径庭,折射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大变迁。

    第一次知道春节要在门框上贴对子,是1971年。那年6岁的我懵懂地听父母在商量今年写什么对子,两个姐姐也在一旁打着帮手,为父亲端来算作“砚台”的小花碗,拿来毛笔,铺开红纸,一家人说笑忙活,其乐融融。而我则搬来小板凳站上去,伏在桌边看着未曾上过一天私塾,但通过供销合作社组织的职工夜校培训学习后酷爱写字的父亲“挥毫泼墨”,一笔一划,毕恭毕敬,极其认真地书写着他百写不厌的老对子。时值文革时期和供销合作社计划经济时代,父亲选用的都是“抓革命,促生产”“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赛”“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常想毛主席”“三面红旗迎风展,五好花开遍地春”等一些春联。待晾干墨迹后,我和姐姐便忙着端糨糊盆、拎毛刷子,爸爸则满心欢喜地把红纸黑字的对子贴在窄小而破旧的门上,象征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末了,父亲还要用裁剪下来的红纸边角料,对折成方形或菱形,再写上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忠”字,贴满了家里的梁柱、门楹、甚至灶头。自家写对子、贴对子真是既省钱,又温馨,而贴上去的对子,虽如同老人的抬头纹,皱巴巴的,但红红的喜气,一样透出新年的吉祥与喜庆。

    也就是在父亲“挥毫泼墨”之时,我喜欢上了被称作对子的春联,也在不知不觉中熟记了不少流传很广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知道了一些以时事入联的春联:“翻身休忘本,饮水务思源”“万马奔腾向四化,百花齐放妆三春”;学到了“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许多毛主席、鲁迅诗词,还懂得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春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在我8岁那年,父亲不知从哪儿找来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和欧阳询的《九成宫》等几本破旧的碑帖让我临摹。从此,练习书法成了我每天放学后的必修课,我开始拿起那长长的“毛锥”信手涂鸦,从点划笔法到章法结体,从楷书隶书到魏碑行书,研习读帖,心摹手追,钟情倘佯其中。直到后来娶妻生子,专司文案后的偶尔习之,至今虽未得书法真谛,也未成名成家,却与其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绝断。

    由于爱上了书法,我从12岁开始便自然而然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为别人家写对子的“任务”,厂里100多户人家我几乎都为他们写过。每年放寒假后,大伯、大姨们便拿来红纸让我写对子,这时,父亲便把家里的老式八仙桌挪到堂屋中央,准备好笔墨,裁剪好一张张的红纸,用烟盒纸写好要写的内容。于是,我有了一种临危受命的感觉,便踮着脚尖,学着父亲“老把式”的样子,按照字数,叠好格子,铺开红纸,将用温水泡开的毛笔提起、甩净,然后凝神静气地蘸墨、挥毫、书写,颇具“书家风范”。这时,最紧张的倒成了父亲,他小心翼翼地替我抹纸,在前面拽着,尽量把纸铺平,紧盯着我“行笔走墨”。然而,艺如逆水行舟,我越写越觉得对子难写,常常头一笔下去,写的是“颜体”,下一笔写着写着便走体跑样,有时情急慌乱中还将墨汁滴在纸上,只得返工重写。就这样,每次写对子就如临场考试,我的鼻尖和父亲的额头都会渗出些许汗来。写完十几副对子,我便甩着酸胀的手腕,使劲地搓着冻得通红的小手,而父亲则将我写好的对子铺在地上,晾干,一边欣赏着,嘴里还一边喃喃自语:“还是嫩了点,字写的不活泛。”虽然这样说,但喜悦还是会从他的心底爬上眉梢。

    我写对子,除了写些“春回大地,日暖人间”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之类的老春联外,不少都烙上了时代的痕迹。小小的对子,就像是一面面折射不同时代与生活的多棱镜。

    80年代,改革开放如和煦的春风唤醒希望的大地,处处生机勃发,百业待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四个现代化”“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热门新词喷薄而出,老百姓都想早一天过上富裕的生活。我写的对子多是“乐看四化伟业,喜听八方春音”“革故鼎新百业旺,开来继往万年长”“经济有方争富裕,供销无恙乐兴隆”“四化宏图锦添彩,长征大道马加鞭”“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90年代,人们的日子开始富裕起来,对子上的内容也悄然而变,我写的对子也尽是“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你富我富大家富,人旺财旺事业旺”“小康擂响奋进鼓,田园高奏丰收歌”,字里行间,充满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这时的我也已成家立业,进入腊月后,便做起写对子、卖对子的“副业”,带上笔墨纸砚,在临家的西十字街口或北关桥下,搭上简易桌,由顾客开书选联,我现场挥毫写就,赚些“外快”过个“肥年”。

    进入新世纪后,祖国日新月异,日益强盛,百姓生活多姿多彩,邻居们也逐步搬出了老厂区,搬进了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不少还住上了别致宽敞的小别墅。市场上各式各样“高大上”的春联也应运而生,有红底儿黑字的,熠熠生辉;有红底儿金字的,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自不必说,我这一手儿“绝活儿”基本就“失业”了。偶有朋友或旧邻来求吉联,喜结良缘的,便送上“玉镜人间佳合璧,银河天上渡双星”的婚联;老人正值大寿的,便奉上“笑指南山作颂,喜倾北海为樽”的寿联;喜迁新居的,便赠予“春到堂前增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

    不过,自从接过父亲写春联的笔后,别人家的春联我是照本写就,不能自作主张,而自家的门上写什么内容可全由我作主了。30多年来,我自家的春联或随性而为,独“书”一帜;或自编自写,力求原创,透射了我的人生轨迹。青春年少时,踌躇满志,总是写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聊发年少之癫;中年恰逢供销系统企业改革阵痛,难主沉浮,便写上“我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尽抒操守之情;如今,年逾知命,韶华已逝,妻贤子孝,生活无忧,开始重视健康养生,追求精神享受和品质生活,自家的门符上便贴上了“闲居足以养生,至乐莫如读书”“琴棋书画诗歌赋,柴米油盐酱醋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副副对子内容发生的变化,展现的正是国家由贫穷落后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过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难忘供销情;看今朝,灿烂时光好,再圆供销梦。回眸一看,凤凰涅槃的新供销,灿若美图的新家园,富庶小康的新生活,顿时我的心里揣摩出2020年又一个轮回农历庚子年的新对子。上联:新时代惠政开花处处春光美;下联:老供销初心筑梦家家日子甜。横批:金鼠盈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金秋棉业有限公司职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