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有关工作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联系群众、解决问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能,山东蒙阴农商银行党委把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双报到”工作开展,为社区政治经济发展凝聚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共建资源合力。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组织保障
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双报到”工作“一线牵两头”的作用,推动资源力量下沉,进一步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城市社区共驻共建的责任意识,着力解决机关党组织与社区融合不深、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积极性不高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缺位的问题,实现机关党组织增活力强职能、机关党员受教育强能力、居民群众受帮助得实惠的目标,凝聚推动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强大合力的重要举措。
对此,蒙阴农商银行党委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26个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双报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办公室,党委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报到”工作的组织、协调及督导;其次,研究确定了1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协调的同志,作为报到社区党组织联络员,明确要求联络员每月参加1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或进行1次工作对接,研究共驻共建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为推动“双报到”工作服务经常化、规范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立足实际
扩大“双报到”服务面
为进一步做好“双报到”工作,蒙阴农商银行党委在认真落实县委“双报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专门下发了《关于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通知》,在行总部机关8个党支部和微贷中心党支部联系蒙阴街道办事处红庙社区(东蒙花苑)的同时,其余17个基层党支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就近就便、需求相符、总体平衡”的原则联系17个社区,充分考虑了驻地情况,方便和满足了基层支部、社区的契合度。
开展实地调研
制定共驻共建项目清单
“双报到”对接会议结束后,蒙阴农商银行党委主要负责人、支部书记直接从会场走到现场,到报到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做好工作对接;着眼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各自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互相交换需求内容和服务资源,并共同协商确定年度共驻共建项目清单,明确共建内容、推进措施以及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实行项目化运作,着力做优做实“三张清单”。
明确要求、强化措施
扎实推进“双报到”工作
做好结合。各党支部可以将“双报到”工作与业务开展、党员联系群众、主题党日、党员奉献日及党员志愿服务等相关工作深度融合,每名在职党员至少确定两名联系人员,深入基层调查,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制度。蒙阴农商银行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制度,首次报到服务前由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络员,将本单位在职党员姓名填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表》,由本单位和报到社区分别留存,并根据在职党员报到情况分别及时填写记录;建立月主题活动登记制度,每月开展的主题活动具体内容,由“双报到”联络员根据开展情况填写《月主题活动登记表》,按月将上月开展情况报县“双报到”工作推进办公室备案。
强化督导。蒙阴农商银行将“双报到”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对各党支部党员联系群众活动计划,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台账,《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基本信息登记表》、相关文字影像资料,党员笔记、心得体会及山东e支部系统维护情况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使“双报到”工作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双报到”工作开展以来,蒙阴农商银行各级党组织到所联系社区对接28次,19个党支部124名党员已首次到蒙阴街道红庙社区(东蒙花苑)、垛庄镇黄姑庵社区、联城镇类家城子社区等19个社区报到。
蒙阴农商银行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街道社区,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融资需求,围绕群众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在职党员干部与社区中贫困户结成对子,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扶,对老党员提供送学上门服务,开展理论宣讲,解读最新政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遍布到社区内每一个角落。报到期间,蒙阴农商银行进行金融知识进社区、反假币、反洗钱等宣传19次,受益群众2700人次;开展慰问老党员、走访贫困户77人次;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零售业务、沂蒙云贷、ECT营销同步推进。同时,蒙阴农商银行还为红庙社区(东蒙花苑)捐赠了党建宣传栏,在联系社区开展了“蓝天保卫战”“周末大扫除”等活动,形成与基层社区、基层群众共商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