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应牢记为“三农”服务宗旨,发挥地方金融机构扶危济贫社会责任感,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打造金融服务便捷化、金融产品多样化、普惠金融阳光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足率,以农户建档、授信覆盖、满足需求、普惠金融为工作目标,发挥金融服务主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机制。农商银行要优化授权授信机制,持续开发多元化、特色化乡村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获取性;保持物理服务网点稳定,使辖内低层和偏远地区客户也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细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探索服务模式,创新产品,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实施不同金融扶贫政策,实现贫困区域扶贫范围全覆盖。
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求的供给机制。农商银行要设立专营普惠金融业务的普惠金融管理机构,形成专业化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探索农户信用信息实现联网运行,加强信息共享,加大推广“整村授信”力度;健全涉农和精确扶贫贷款的差异化管理机制,完善涉农贷款、扶贫贷款尽职免责制度,合理界定尽职认定标准和免责情形,切实将尽职免责要求内嵌入内部操作流程和风险贷款管理制度。
针对以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和供给,当前,农商银行需踏实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银政合作力度,推动基础金融服务扩面提质。加大和当地政府的协调联系,在服务渠道等方面发挥合力,更加便捷有效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简化在空白乡镇设立定时简易助农服务网点等方式,简化贷户基本信息采集、贷款审批授信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科学合理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在不具备网点设立条件的乡镇通过电子机具、流动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等方式,按照风险可控、适应需求、位置合理原则,升级或新增村级、社区、校园等便民金融服务点,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
创新银保合作方式,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一是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强化保险机构风险保障功能,发挥农贷的风险转移功能,发挥双方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联动作用。二是实施银行保险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差异化管理,加强涉农类贷款保险品种的开发创新,力争实现对涉农类贷款保险业务实行差异化管理和全覆盖。
做好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要做好各类现代农业主体的金融服务,支持返乡农民工等农村新兴群体的创新创业。二是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推广信用及保证贷款,扩大保险产品覆盖范围,真正实现银行和保险的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