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老百姓心中的 “咱家银行”

□ 本报记者 吕国旺

    “卢起孤竹始于信,龙泽天下惠‘三农’。”走进河北卢龙农商银行的一楼大厅,镌刻在该行文化墙上的这十四个字分外醒目。

    在燕山南麓、万里长城脚下的小城卢龙,卢龙农商银行聚焦本土,深耕“三农”,把每位客户都当作亲人对待,擦亮了“咱家银行”的“金字招牌”。

    “作为一家本土银行,要实实在在地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倾听他们真正的需求。”卢龙农商银行董事长赵宏丽说,“立足于本地,把产品和服务做到家,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做产品:

    量身帮扶助增收

    甘薯种植加工是卢龙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该县素有“甘薯之乡”的美誉,甘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亩左右,产品远销海外,年产值高达60余亿元。

    记者了解到,卢龙农商银行以特色化、定制化金融服务,帮助当地百姓把其貌不扬的甘薯做成了大产业。

    由于甘薯收购期集中在9月至11月上旬,企业不能及时给付甘薯加工户货款,而加工户又要给付农户现金,致使加工户流动资金短缺。为了扶持当地的甘薯加工户,卢龙农商银行颇费了一番心思。

    2018年,该行在原有的“农贷宝”“商贷宝”等特色产品基础上,为从事甘薯收购或加工的农户量身定制了“薯贷宝”产品。这一产品最高限额200万元,最长授信期限达到10个月,并且一次授信,再根据农户的清单分次用信,将款项直接打入农户卡内。

    为了防范信贷风险,该行特选定其认可的淀粉收购企业为农户提供保证担保。如此一来,有效满足了甘薯产业链条上必要的资金需求,保障了生产原料的正常供应。

    河北中薯集团是卢龙县甘薯产业化领域的龙头企业,这家公司把浑身都是宝的甘薯做了深入透彻的开发。在这里,薯肉被加工成淀粉、粉条和薯汁,薯渣用来做成饲料和酿酒,就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也变成有机肥和沼气,同时保障了当地大量薯农的收益。

    谈及与卢龙农商银行的情缘,中薯集团董事长刘旭介绍说,公司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跑遍了县城里各大银行,由于缺少实物担保,贷款一直办不下来。这时,只有卢龙农商银行实实在在地拉了中薯集团一把。

    为缓解该公司的燃眉之急,经过细致调研和磋商,卢龙农商银行特事特办,为中薯集团开辟了企业贷款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调查、审批、出账,及时为其发放了金额500万元、还贷周期6个月的保证担保贷款——而这6个月的时间,足够中薯人好好喘口气,拿到销售回款后第一时间还上了贷款。

    截至目前,卢龙农商银行已经累计为中薯集团投放贷款1.67亿元,贷款余额3500万元。

    而对于当地种薯农户,今年春耕时期,该行又投放了近3000万元支持他们种植了7.8万亩甘薯新品种,卢龙县今年的甘薯总产量也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做服务:

    “咱家银行”情意浓

    最近一段时间,由卢龙农商银行承办的卢龙县群众才艺电视大赛正在当地各个赛区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大批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纷纷登上舞台一展歌喉,唱响卢龙百姓在新时代的新面貌。

    对当地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关注,来源于卢龙农商银行对“咱家银行”品牌的塑造和追求。除了在产品上精耕细作,该行更是把“家文化”的理念延伸到了上下游服务的点点滴滴当中。

    五里台支行,是卢龙农商银行为推动“咱家银行”品牌建设重点打造的“家文化”特色支行。在这家支行,处处可以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里的接待室温馨典雅,不仅用来给该行客户经理与客户洽谈业务,还无偿提供给客户使用,供客户会客、洽谈等,从而延伸服务链条,提高设施利用率,让客户体验到“咱家银行”的贴心服务。

    另一家特色支行——卢龙支行,风格则在“咱家银行”的品牌基础上,更加细化了“家文化”的职能。这家支行以“打造老年社区银行”为主题,不仅为老年客户免费提供休闲娱乐设施、免费监测血压,还为他们免费拍摄写真集、免费理发,让老年客户在行内享受到儿女一般的贴心照料。

    除了围绕“家文化”展开特色支行建设,卢龙农商银行还通过多种活动,把“咱家银行”的理念真正植入到百姓的心坎儿里。

    该行与当地政府对接,行内每位中层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总行要求中层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开展慰问和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该行还与卢龙团县委合作开展“送早餐”活动,选派青年志愿者每月为辖内14名孤儿送去牛奶和鸡蛋。

    为了增进与老百姓的感情,该行规定,信贷员下乡时要身穿行内统一定制的“黄马甲”,让当地农民一看到“黄马甲”就想到了“咱家银行”。

    今年春节前夕,该行还邀请各村书记、村主任、农业大户、企业带头人等共300余人,参加该行组织的新春答谢会,集中回馈社会各界对于卢龙农商银行的关心和支持。

    做党建:

    “党建+”模式推动业务发展

    卢龙农商银行职工的党员占比达到了30%。对于党建工作,该行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把党建与学习、文化、阵地、品牌四个模块相结合,形成“在工作中抓党建,在党建中干工作”的“党建+”模式。

    “党建+学习”,即全行上下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业务能力。这其中不仅包括高层领导赴外地行社参观学习,提高认知“天花板”,还包括为基层员工提供的各种业务培训等活动,确保全行所有职工不落一人,共同提高。

    “党建+文化”,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每天早上七点半,是卢龙农商银行举行晨会的时间,该行职工利用每天的晨会,梳理前一天的工作、部署当天的工作,并就重大事项作出分享和讨论。

    此外,该行将以往由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的周例会制度,升级为以支行行长为主要成员的周述职制度,每周抽调3-5名支行行长来总行述职,从而督促各支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总行与支行之间的凝聚力。

    “党建+阵地”,从年初开始,该行将深耕农区、商区、社区、园区“四区”的战略部署作为主阵地,认清农商银行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的根本任务,将农村市场作为业务扩展的主攻阵地。

    “党建+品牌”,即增强品牌建设。该行紧抓品牌宣传,让金融知识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咱家银行”的品牌也应运而生。

    此外,该行还与卢龙县委组织部合作,与政府各单位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相互交流借鉴党建工作经验,强化党建工作对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

    截至2019年6月末,卢龙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15.3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4.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1.58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