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以及山西省委一系列干部选用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选人、用人、育人的新理念、新举措,为把山西农信建成“现代金融企业集群”,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干部人才队伍基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完善选用管理办法。全面修订《高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将“四重”原则、“五查”制度等规定写入办法,使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实际。
建立市场化选聘机制。积极构建职业经理人制度,稳步推进辖内农商行高管人员选拔任用市场化改革,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形成有吸引力的人才竞争优势,满足县级联社改制农商银行后对干部和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建立双阶梯晋升机制。搭建管理职位和专业技术职位并行的职级序列,打通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发展通道,允许两条通道上的岗位相互转换,解决了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晋升路径短问题。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及时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和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制度,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坚决摒弃求全责备的错误观念,大胆使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胆使用担当作为干部
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坚持“四重”原则,选忠诚担当的干部。山西省联社党委结合干部选用的实践经验和金融企业的行业特点,在干部选用上实行“四重”原则,即重品行、重业绩、重民意、重程序。“重品行”是坚持把“政治体检”作为干部推荐的首要标准;“重业绩”是坚持把“谁干事创业,谁就应当得到提拔重用”作为根本导向;“重民意”是坚持员工认可、民意集中原则,民主推荐得票率低于1/3的不作为考察对象;“重程序”是坚持程序规范、公正透明,确保公平公正。
落实“五查”制度,用干净廉洁的干部。“五查”是在山西省委选用干部“六查”规定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即查档案资料、查举报线索、查个人贷款、查违规违纪、查处分情况,凡是“五查”不过关的一律不提拔使用。“五查”中,查个人贷款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一条具有山西农信特点的干部选用条件,只要干部本人及近亲属在系统内有不良贷款,坚决“零容忍”,一律不提拔,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注重人岗相适,用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从农信事业和岗位需要出发,坚持以事择人、依事选人、人岗相适,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统筹调度干部资源,面向社会和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既注意选拔善于驾驭全局的复合型干部,又注意配备或从外部引进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专家型、紧缺型和拔尖型人才,着力提高干部选任的专业匹配度。
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
确保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加大选用力度。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保证市级机构有一名40周岁以下、县级机构有一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入班子,条件成熟机构加大选配力度,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积极性。
加大培养力度。统筹推进“人才强社”“队伍壮社”工程,每年选拔300名左右的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专业学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学习,并到一流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和考察观摩10到15天。第二年再从中选拔270名左右的人员到知名高校再学习、再深造,不断提高广大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加大储备力度。通过汇报走访、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市县两级机构进行全覆盖式专题调研,建立起800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库,“蓄水养鱼”并持续动态更新。
加大交流锻炼。每年统筹安排300名左右35周岁以下优秀干部员工上挂省市两级机构进行学习培养;安排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基层扛重担、磨意志,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2015年以来,先后选派19名年轻处级干部到地方挂职副县长,选派2名处级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交流学习。
强化考核问责与管理监督
不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加强考核和问责。建立干部日常考核档案、工作业绩台账,强化正向激励,优先提拔重用担当作为有突出成绩的干部,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负责的干部负责,对不称职的干部问责。
加强管理与监督。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持续完善预防、监督、查处、追责并重的制度链条,综合运用巡察督察、经济审计、举报查核等手段,有效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杜绝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加强激励与保障。大幅度调整机构综合考评结果与市县两级机构班子成员绩效薪酬挂钩比例,改革兑现方式、考核系数和计算方法,充分发挥薪酬在法人治理和风险管控中的导向作用,使薪酬与经营状况相适应、薪酬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相匹配。帮助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县级行社建立并加入企业年金计划,完善多次层的养老保险体系,保障和提高干部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