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春天的“大礼包”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年来,由于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烦恼。
自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税费、信贷、融资等方面,纷纷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民营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减税降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为民营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热烈反响。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增值税降低3%,下降幅度接近20%,这对制造业企业有巨大好处,企业轻装上阵。作为企业家和投资人,我预测企业创新的热情将会被大大激发。”
全国政协委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甘肃分所所长张萍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无疑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因为民营经济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在今年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中,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对银行来说,今年会推广经验,在大中小银行里面普及,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两会期间,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过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在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提下,对相关业务责任人可免于追责;在风险管控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发挥“多家抬”合力 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掣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认为,增加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要国家从金融结构体系建设层面、政策层面、差异化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中小银行承担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的业务,但从基层物理网点布局上看,主要是农信社、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很少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当中。”窦荣兴说,在金融机构设置上需要做一些调整,应该根据区域情况,增加中小银行的数量。
在政策支持层面,窦荣兴建议,有关部门对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应出台更多的差异化政策,按机构分类出台不同的政策,给中小银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资金存款、定向降准、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要给中小银行更多优惠,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对于监管层面,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牛锡明认为,应放宽小微企业不良率监管标准。
牛锡明建议,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监管部门可以不再考核不良率,而转为监管。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产生的不良贷款,监管部门可以把考核权放给商业银行,应由商业银行自己去考核。
牛锡明说,不良率的监管标准目前是3%,而各个商业银行为完成该指标,内部会定到2%,再到基层行就成了1%。
为此,牛锡明建议,监管部门把不良率监管标准放宽到5%,这不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如果哪家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不良率达到或超过5%,监管部门可以进行提醒或谈话。
发挥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和监管差异化,还需要银行自我创新。窦荣兴认为,中小银行要提升银行自我创新和风控能力,通过金融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对中小微企业“画像”,减少传统的抵押模式,以快速、低成本的信贷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于运用大数据决策、降低担保抵押,除了银行自身加速数字化转型,还需国家层面支持。牛锡明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凡是进入平台的小微企业,可以降低以至免除担保和抵押;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也要提出要求,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及时和完整,以确保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可用。此外,工商、税务、海关、电力、金融等部门也要参与进来。“银行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信息,实现信息对称,才有可能解除担保和抵押。”牛锡明说。
无独有偶。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调研时发现,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银行服务民企与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的信息,但目前这些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银行无法免费快捷地获取,存在信息“贵”“缺”“断”等问题。
为此,韩沂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共享效应,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便捷的渠道、低廉甚至免费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税务、工商、民政、司法、海关、公积金、公用事业缴费、不动产登记等各类信息,助力银企双方有效对接,更好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
融资问题是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需要建立“几家抬”的联动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认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非单一问题,而是涉及企业、政府、银行等多个方面:首先,企业要持续创新,如果是高耗能或产能过剩企业,那能支持吗?其次,政府要将信息平台、诚信体系、担保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起来,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形成;再次,银行要完善机制、队伍、产品、风控等,三家共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支持民营企业,坚持有保有压,让市场配置资源,也是应有之义。
3月1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在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要注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增强对未来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
民营企业应专注主业、强“内功”
如今,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正趋于完善,但民营企业稳健发展,还需要民营企业自身苦练“内功”,专注主业,心无旁骛。
窦荣兴说,中小企业自身要有成长性的发展,要主业突出、方向明确,同时控制好杠杆率和负债率,避免盲目扩张。
牛锡明表示,银行贷给民营企业的资金要封闭运行。银行把钱贷给民企,民企不能想用在哪儿,就用在哪儿,贷款资金不能“东躲西藏”。
“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迈过转型升级这道坎,是无法回避的。转型不是转行,而是对主业的深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总裁汤亮在全国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上向记者表示。
而在民营企业家看来,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最终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是用户和市场,而不是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唯有创新才能挖掘用户的新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所以,企业遇到经济周期的时候,与其抱怨外部环境,不如把关注点回归初心,放到用户和市场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如今,支持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已形成,集结号已吹响,把期待化为行动,用实干赢得未来,民营企业一定会迸发出创造活力,拥抱美好春天。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部署。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民营企业成为两会关注热点,“支持民企”成为两会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