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要加大打击侵权假冒、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捍卫国民品牌。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代表团时点名关心岩博酒,使这种“出生”在贵州贫困山区的“人民小酒”走到了全国大众的面前,也使之成为了当年的“爆款”酒。
“人民小酒”来自于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17年前,该村有1/3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而如今的岩博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而作为岩博村的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这一切都与她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变”变化出脱贫之路
岩博村生产的“人民小酒”有着600多年的传统工艺,该村家家户户在六七十年代都将酿酒作为副业发展。而后,由于当地酿酒厂技术和管理的落后,在岩博村酿酒的人越来越少。2012年,余留芬看中了岩博村酿酒的工艺,对当地的酿酒厂进行改扩建,正式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发展红利,余留芬坚持把“人人有事干,户户都小康”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村办企业的过程中,组织全村1012户村民通过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村民们不仅成为了村办企业和合作社的股东,还能加入其中成为产业工人。岩博村也因此成为贵州省总结推广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的生动典范。
“三变”改革彻底改变了岩博村的社会生态——身份有了变化,以前的农民,现在变成了股东;生活方式有了变化,过去的“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到黑不得闲”,现在变成了上班打卡、下班休闲的“上班族”;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年底还能分红。目前,酒厂拥有员工400余人,除了岩博村村民,还吸纳了周边村的村民。员工中有100多名大学生,其中一半是返乡就业,另外一半则来自其他城市。
为农村进言为农民说话
如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余留芬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倾听、讨论、记录、整理,这样的走访调研,如今几乎已经成了余留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来自脱贫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想把最基层的呼声带到全国两会的讨论桌上。“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共产党员,不管什么身份,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农村的真实面貌、表达农民的真实诉求,为农村进言、为农民说话。”余留芬说道。 如今的“人民小酒”已经享誉全国,如何才能确保它不是昙花一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酒厂产能已经扩容至5000吨,并沿用传承百年的彝族小锅酒酿造工艺,与大多数酒厂采用人工设备对酒保持恒温不同,“人民小酒”采用山上汇集的山泉水保持恒温,以确保“人民小酒”的独特风味。
作为村集体共同发展的产业,“人民小酒”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7年以前经销商不超过10人,如今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个经销商。并且就在十九大召开当年的最后两个月,岩博“人民小酒”的销量突破了6800万元,是过去一年销量的6倍。
坚持下去才有希望。“2015年,我们差一点撑不过去,很多人来找我,说有一种技术,烤出来就可以变成10年的味道;还有人跟我说不用酒精勾兑,你的酒怎么跟人家竞争。我都拒绝了,哪怕你买10元钱的酒,我不评判酒好不好,但我一定是用良心做的。”余留芬说道。
“人民小酒”的热销,带动了岩博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自主品牌的制售假者钻空子,仿造山寨“人民小酒”,扰乱市场秩序。这不仅给“人民小酒”的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也是辛苦从事生产的农民遭受了打击。为此,余留芬建议,要加大打击侵权假冒、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捍卫国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