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小说连载
弯弯的永定河(一百零二)

倪勤

    志刚和金驹、二愣化装成苦力模样,拉着辆排子车,顺着永定河大堤往前走。前天张卫派人送来情报,说我方敌工人员获悉,宫琦收缴的500多支枪械,送到了平西长辛店,存放在伪警察署里。军分区决定北上支队和独立营联合作战,长途奔袭,把这批枪支夺回来。志刚他们是奉命先期侦察的。

    几个人走到鹅房村边时,堤顶一片树荫下,坐着个中年男人,面前摆着鲜艳艳的水蜜桃。见志刚等人走近,中年人蹲起身招呼:“哥们儿,走远路,口渴了吧?买几个桃子吃,便宜。”

    志刚和金驹对视一眼,走上前:“这桃叫五月鲜吧?”

    “兄弟你外行了。五月鲜是麦收前后的货,眼下都七月中了,是秋桃。”中年人说着,打量他们一番:“哥几个这是拉什么去?”

    “去长辛店拉废铁。”

    “长辛店有什么废铁?”

    “就是铁工厂不用的边角废料。我们是铁匠铺的,拉回去熔化了,打锄犁镐耙。”

    卖桃人伸过手:“你们是独立营的?我是北平城工部的,姓郭,奉命在这儿接你们。前面就是敌占区了,大家要提高警惕。”

    傍晚,老郭把志刚几个领进长辛店,安排在一个小院里住下,就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手里抱着一兜火烧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伪警察。老郭说,这警察是我们的内线。几个人便一边吃火烧,一边听内线介绍警察署内兵力部署、存枪地点及周边情况。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天再实地侦察,就熄灯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老郭带志刚几个来到警察署前的早点摊,边吃早点边观察。然后,又围着警察署转了一圈,把该了解的基本弄清,返回小院拟订出偷袭计划后,金驹就赶回去汇报了。

    志刚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为了让胜利的把握更大一些,午饭后,他让老郭带着又来到街上,继续察看警察署周围的地形。志刚发现,警察署后街是条僻静的小胡同,很少有人来往。更可喜的是,紧挨警署后墙,有几间废弃的房子,院里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志刚带头走进院子。房子虽是破败,院落却很大,夜里藏进几十个人,外面很难发现。

    二愣看出志刚的意思:“这儿能埋伏人。”

    志刚点点头:“再看看对面。”见一棵榆树长在房边,便噌噌几下爬上去,抓住树枝一悠,就到了房顶。志刚趴在烟囱后面,警察署内的情景尽收眼底。他把眼见的和线人介绍的情况一一核实了。

    到了预定的日期,志刚几个半夜溜出镇子,与张卫、河桩接上了头。几个人又研究了一番战斗计划,独立营就随志刚悄悄进了那个破大院。志刚带着二愣、金驹翻进警察署的后墙,摸到仓库门前。两个值夜的伪警察正趴在桌边大睡,二愣、金驹上去,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志刚见无异常,便示意金驹发信号。金驹窜上墙头,呜喵呜喵学了几声猫叫。河桩闻讯,指挥战士们鱼贯跳进墙来。此时张卫也解决了大门上的岗哨,带着北上支队的一个连冲进院子。没费一枪一弹,几个屋里的伪警察就在梦中做了俘虏。

    老郭把事先准备好的胶皮轱辘马车赶进院子,战士们装上枪支,神不知鬼不觉地离镇而去。

    转眼间,时间到了1945年的夏天。抗战形势飞速发展,永定河北、黄村铁路以南,除去庞各庄、榆垡等几个重镇还被鬼子汉奸占据外,大片土地又回到人民手中。在外避难的抗日人员家属纷纷返回村子,流浪几年的人们,终于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天,王老奎正和水生商量村里的事,可巧河桩、金驹回家探亲。王老奎心里高兴,就对水生说:“咱们这些知亲知热的人,凑在一起不容易。我想,干脆,把几家子都叫来,就在我家开火,来个大聚会!”

    “这敢情好。我这就去通知,顺便把桌子板凳借来。这些年,东逃西散,九死一生啊,活下来就是便宜,是得庆贺庆贺。”水生说着就往外走。

    王老奎回村后,立即着手恢复各种组织。他找到李斌,把自己的想法汇报了,又要求把水生调回村,协助工作。李斌也觉得水生年纪越来越大,在区小队和一群年轻人摸爬滚打,确实吃力,就找水生谈话。水生没意见,说服从组织安排。如今,王老奎是河沿儿村的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工会主席、妇联主任,还是姜海、大老黑、柳芽。水生在区小队干过,就当武委会主任。几年过去,拴柱已长成精壮小伙子,担任了民兵队长,二拴是儿童团长,就连七岁的兴邦都是儿童团员,扛着支木头削的红缨枪,跟在二拴屁股后头,在村口站岗查路条。

    不一会儿,志刚妈、铁牛妈、金驹妈、二愣妈几个女人就抱着菜,提着油,嘻嘻哈哈地来了。大家说笑着,择菜的择菜,刷锅的刷锅,忙活起来。

    水生领着一帮小伙子,扛着桌凳,抱着碗盆进了院子。贾知达手里拎块猪肉,背筐里背坛老酒,跟在后面。一见王老奎,贾知达说:“听说你们聚会,我也来凑个热闹,不知合不合适?”

    王老奎忙接过酒坛子:“贾先生千万别这么说,你可不是外人。你为抗日做的工作,乡亲们心里都有数。”

    水生也说:“贾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要没有你,我早让小鬼子拿刺刀挑了。救命之恩,永世难报,我至死也忘不了你的好!”

    饭菜很快上齐,人们围上来,满满坐了3大桌。

    就在王老奎家的聚会将要结束的时候,在村口站岗的二拴跑来报告,香巧回来了!

    “香巧还活着?”河桩起身就往外跑。

    河桩跑到香巧家,见香巧呆呆地坐在残破的房屋前,满面憔悴,形销骨立,人仿佛老了十岁。

    香巧的命是张妈救下的。张妈在院里听到凳子倒地的声音,忙闯进屋,见香巧正悬在梁上踢蹬。她赶紧拿起炕上的剪刀,剪断了绳子。张妈把香巧扶坐在地上,盘腿、揉胸、掐人中,撅巴了好一阵,香巧才喘出一口气,又活了过来。

    张妈见香巧那孤苦无依的样子,很是心疼,就带着香巧来到知子营,李大裤裆并不知道张妈的老家在哪里。两个人将家里的两间破房子收拾了收拾,就住下了。得知独立营返回河北的消息,香巧下决心回去,哪怕淹死在人们的唾沫里,也要再看看河沿儿,再看看王老奎一家,再看看河桩和独立营。

    香巧回来了。她刚下大堤,就在村口遇上了二拴。二拴看了半天,才认出她:“香巧姐?你是香巧姐!”两年没见,二拴已长成半大小伙子。香巧突然就胆怯了,绕过二拴就走。二拴在身后喊:“香巧姐,我河桩哥也回来了,在老奎大爷那里!”

    香巧身子一震,停一停,加快了脚步向自己的破房子走去。

    大家见到香巧时,她只是流泪,谁问话也不回答。王老奎默了一会儿说:“就香巧眼下的情况,先和柳芽住一块儿,等把房子帮她修好,堤顶上的小吃店恢复起来,再搬出来单住。”大家觉得只能这么办了,就都说好。

    小吃店重新开张了。香巧虽然仍是起五更睡半夜,手脚不停地忙活,可人们再也看不到她那灿烂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她那银铃般的笑声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